发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冲击着各国的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给我国经济也带来很大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做出了“保增长、促发展”的战略决策,出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省联社也提出了扩大信贷投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具体意见。身处农村市场的农村信用社该如何应对这场金融危机,发挥其金融主力军作用呢?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拆掉“篱笆墙”
实现银企无缝对接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不仅影响了金融企业,更是影响了实体经济。一方面企业经营效益普遍下滑,流动性减弱,还贷还息能力明显不足,企业融资难加巨;另一方面,银行审慎发放贷款,拥有大量经营性资金用不出去,流动性过剩。在这“减弱”、“过剩”矛盾体中,有三道“篱笆墙”影响了银行与企业的正常对接。
“篱笆墙”之一是项目难选准。近些年,地方政府利用土地、山场等资源进行招商引资,以招商规模论英雄,引进了不少大小项目,而这些项目并没有得到充分评估论证,就盲目上马,基础本来就不牢,再遇上金融危机,导致项目流产;另外,地方政府侧重于招商引资和银企对接的推介,却忽略了地方资源的合理整合,市场竞争是你争我夺,相互拆台,引起资源浪费,甚至导致产能过剩,这些企业即使得到银行支持,最终是增加银行风险,久之,银行会丧失对政府推荐项目的信心。建议地方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新项目的评估论证,做到资源合理配置,量力而行,谨慎向金融部门推荐贷款项目,对企业、银行、社会都要负责。
“篱笆墙”之二,制度难松动。法律、规章的严肃性,即使在特殊情况下也没有松动的余地,政策虽有灵活性,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贷款企业在第一还款来源明显下降的前提下,能不能发放新贷款?问题是如果能增加新贷款,企业就能渡过难关,就有可能起死回生,如果停止贷款,企业只有死路一条;再如:按照尽职免责的规定,有没有特殊情况下的尽职标准?虽然银监会目前有“救穷”“救急”不能“救乱”的政策,问题是“救穷”“救急”不一定能“救活”,如果没救活,这一政策能不能作为若干年以后免责的依据等等。如果不用法律、规章来保证,直接影响了信贷人员营销贷款的积极性。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出台非常时期的贷款管理规定,对贷款条件、风险控制、尽职条款、五级分类标准、新增贷款不良率等方面要适度放宽。
“篱笆墙”之三,担保难代偿。为解决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从省到县级政府都出资成立了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县级担保基金很少,我县还不到2000万元,一般贷款3-5倍放大,一旦贷款企业出现风险,担保机构包括政府从主观上就不愿意代偿,担保机构虽然也是企业,但一般都是政府的代言人,作为银行又不好与之弄僵关系,毕竟银行还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建议地方政府要站在科学发展的政治高度,树立发展经济首先要优化环境的理念,着力打造诚信政府,敦促担保机构积极履行担保义务,打击企业逃废债行为,为地方金融生态提供有力的保障。
构筑“防火墙”
实现银企信息对称
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原因,表面上虽是支付危机,但本质上是一场信用危机,其引发的后果是一连锁反应。笔者认为,必须建立银企信息对称,加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安全建立起坚实的“防火墙”。
建立银企信息有效对称机制,首先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监管力度,对企业法人代表在财务报表上弄虚作假、套取贷款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财务知识水平和敬业精神,提高识别虚假资料的能力;其次要提高农民的诚信意识,尤其是外出务工农民工的守信意识,做到按期还本付息;其三人民银行要把各级担保机构纳入贷款信息咨询范畴,及时更新信息,提高担保机构担保情况的透明度。
甘做“挡风墙”
寻求银企发展对策
金融风暴席卷而来,企业和银行要坚定信心,形成共同抵御风暴的“挡风墙”。企业要在产业升级或转型、技术改造、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做好“自救”工作;金融部门要做好区别对待、分类“施救”工作。
面对金融危机,农村信用社要有警示意识,一方面要强健自身体魄,增强自身实力,同时要做好资产与负债的合理匹配、风险与收益的匹配、处理好稳健与发展的关系;另一方面对受影响的企业不能“一棍子打死”,正确理解经济与金融的关系,要区别对待,弄清“一荣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二是创新工作方法,农村信用社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做好项目跟进工作,同时,通过开展“户户到”活动,深入所有企业、个体经营户等调研,了解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及生产经营和资金需求情况,把县域支柱产业、骨干企业、特色行业做为信贷扶持重点,制定一企一策的信贷支持措施,帮助企业渡过目前难关;三是创新金融产品,对不能满足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个体经营大户,采取“自愿联合、同业组合、存贷结合、责任连带”的联保方式发放贷款。对小企业要进一步开办应收账款质押、股权质押、相互联保、林权证抵押、票据贴现等信贷产品,还要探索多种形式的动产抵押担保,从而加强对小企业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