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皖北煤电集团公司钱营孜矿淮南矿建施工3212风巷出现隐患,矿安全监检部进行三次责任追究,对施工管理人员、迎头员工和安监员的责任进行调查,分别进行了“对口式”培训,并给予相应处罚。这是该矿建立事故再追查、再分析制度后产生的新变化。
过去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更多是依靠班组长和队长,党员和群监员主要是在生产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今年以来,该矿在发生事故或排查安全隐患后,除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追查责任外,还对隐患和事故进行“深度分析”,从各个工作层面进行隐患再追查、再分析,真实再现薄弱环节和薄弱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对口管理”。
6月份的一天,该矿在安全检查时发现,井下施工3212风巷顶板锚杆有松动现象,便对这一隐患进行了追查,相关责任人和跟班干部均受到处罚。事后,该矿对这一隐患进行再追查、再分析。大家分析后认为,当班职工操作不够规范、工程验收制度执行不到位、跟班干部管理不到位是造成这一隐患的主要原因。据此,当班跟班干部、验收员、班长和责任人再次受到批评和经济处罚,并分别作了检查。相关职能部门也针对出现的问题,分别制定了措施,从管理层面上,杜绝此类现象再次发生。
实施隐患再追查、再分析制度以来,该矿参与现场安全管理的人多了,形成了人人抵制“三违”、人人反“三违”的局面,管理漏洞明显减少。前不久,在井下施工中,在西部运输巷有2名员工超挂车,被路过的职工当即制止并向有安全部门举报,事后,矿上还特别对这名职工进行嘉奖。该矿矿长陈鹏说:“一个好汉要三个帮,把全体职工都调动起来,隐患就无处可逃了。”
实施隐患再追查、再分析制度,可以让职工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让大家明白,安全管理是系统工程,每名员工都要勇于制止身边的违章行为,这样才能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保证大家的平安幸福。 (李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