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7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绿色的茶叶梦成真
——记江西省婺源县华源茶叶公司总经理陈大华
□ 韩星海 文/图

  在江西省南昌市的茶叶市场上,有一家“华泰茶庄”,在全省设有13个连锁经营店,在主销着婺源牌绿茶饮品时,兼有全国各地名茶,若要问茶人茶事的来龙去脉,先要从中华茶人联谊会会员、年轻的茶叶企业家陈大华说起……

  1988年,高中毕业的陈大华就外出打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同时也很无奈。他在广西南宁当过高空装卸工,在河南郑州搬过砖瓦、挖过污水沟,在广东干的是超负荷的吊装队工作,但他毫不气馁,在经常锻炼身体的同时,不忘学习市场经验。不久,他用自己打工挣来的血汗钱,在当地县城开办起 “杂货部”,由于起步早、脑子活、行动快,一年下来,他就在商海里掘到第一桶金。

  常言说: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随着 “滚雪球”式的生意越来越大,陈大华瞄准下一步目标是要挺进南昌大市场,但在考察过程中,意外接触到了茶叶,并为之吸引。

  1992年起,陈大华决定开始经营茶叶批发业务。不进茶叶行,不知挣钱难。没多久,陈大华就遇到有些茶叶卖不动的难题,经过深入分析原因,他认识到,做茶叶生意不比其它商品来的直观,茶叶是一种特殊化的商品,要经过一看二品三问四答五解惑才能打动消费者,而这个技巧就需具备一定的茶文化知识。

  不登高山,不见平地。经人介绍,陈大华来到了江西省社科院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慕名拜访到茶文化专家陈文华和余悦,虚心请教有关问题。朴实无华的陈大华,让两专家分外重视,既赠书刊又指导经营方法……他邀请茶文化专家到自己茶叶店,一边品茗,一边交流茶业发展大计,从此,陈大华坚持学习,并结合实际灵活运用。陈大华渐渐从茶叶门外汉成为“品茶专家”,茶店的 “回头客”不断线。

  已经在茶业道路上摸爬滚打10多年的陈大华,毅然拿出上百万的资金,前去绿茶之乡——婺源县投资办工厂,与当地茶叶人士联合,实行股份有限公司。并周边众多农户签订了茶鲜叶的收购合同,而且还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婺牌”茶商标,仅此品牌茶叶,他在流通环节上,广开门路,诚实守信,常是欠账的生意从不做。经营的茶叶,几乎荟萃了我国所有名茶,茶具更是琳琅满目……

  2009年,华源茶业公司制定出新的目标,把企业列入品牌建设发展年之中。陈大华不断强化着本人与员工素质,决心面向市场,提出要用三年的功夫,努力打造江西乃至全国绿茶行业的驰名品牌。

  大海里藏珍宝,群众里出俊杰。陈大华的茶企业为何发展的那么好?他没有高超的管理水平,只有一颗平常心,把公司员工视同自己的亲人,以人为本,胸怀宽广,他和员工一起上班,一起就餐,涉及业务经营和决策的事,都召集大家到场协商解决。

  陈大华是改革开放政策后的受益者。但他吃水不忘掘井人,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他的企业选用不少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并先后为家乡修路、建祠堂,积极筹办茶会等公益事业,累计捐款捐物价值10万以上,受到了江西茶叶界一致好评。公司出品的“婺牌”绿茶曾连续两年在上海、西安举办的茶博会上,分别获得了金奖,陈大华等茶界同仁不息地奋斗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