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7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供销合作社1949——2009 心系“三农” 情暖“三农”
风雨兼程 爱农情深
60年60人·60年60事·60年60社之山西

  平顺县杏城供销合作社上个世纪80年代靠一条扁担两只筐把日用工业品送下去,再把农民的农副土特产品挑回来。

  杏城供销合作社,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杏城镇,这个供销合作社头上的光环细细数来可真是不少,“先进单位”、“先进基层社”、“农民满意供销合作社”、“基层社改造先进单位”、“便民店建设先进单位”、“新网工程建设先进单位”、“红旗单位”等等这些荣誉可谓被其拿了个遍。

  这是怎样一个供销合作社,这里又有着多少奋斗故事……

 

  山西省平顺县杏城供销合作社

  年轮:创业奋斗

  1982—1994年,艰难中弥足珍贵的“财富”——

  杏城供销合作社是1958年成立的,成立至今一直兢兢业业扎根农村,为农民服务。1982年到1994年,我国经济转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供销合作社受到很大冲击。这时候的杏城供销合作社开始真正地崭露头角,时任理事会主任的李发轩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茫然不知所措,而是大力抓经营管理,这一抓就让集体资本翻了一番,这在当时堪称一个奇迹。

  1982年到1994年这段时间杏城供销合作社强化经营、积极适应市场形态的思路对今后其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4年,无奈之下另立门庭——

  1994年,恰遇杏城乡政府进行大规模的街道扩建,供销合作社的两个仓库、四个门市、两个饭店、部分办公室和职工宿舍,共43间设施被拆除,占到社里固定资产的80%,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补偿。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一身土、一头汗地亲自拆房。20多天硬是将每块砖、每片瓦都全部整理出来,就连一块小木板也舍不得扔掉。拆下的旧料在重建时全部派上了用场,为社里节约建设资金2万余元。全体职工自筹资金,义务投工,当年就重新建起9间两层450平米的办公、营业设施,及时恢复了经营能力。施工期间,上任不久的新主任孙永吉白天和职工一起施工、晚上看料,就这样在街边窝棚里睡了整整3个月。

  

  1995年,一次勇者的选择——

  为适应市场经济,提高竞争力,1995年杏城供销合作社在全县率先实行了抽本经营,即资产置换。门市、分店全部由职工个人自筹资金、自主经营、税费包干、自负盈亏。管理人员分片包点,负责帮助职工组织货源,指导业务,协调各方关系。每人在社内只领取40%的工资,另外60%全靠收购农副产品、承包荒山开荒种地来补充。此举不仅为社里增加积累2万多元,还为职工创造了一定的资金和福利。

  

  现在,这60万元都是咱自家的钱——

  自此之后,杏城供销合作社一年一个新台阶,年年都在创造新记录。

  近年来,杏城供销合作社先后新建营业设施600余平米,改造办公楼220平米、营业用房300多平米。全社各分店都是供销合作社自己的房产,光在杏城村就有各种经营网点10个、经营设施1000多平米,全部占领了当地的市场。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近60万元,全部是企业积累,没有一分钱的贷款和债务。

 

  行动:情暖乡村

  几十载周而复始从不懈怠——

  每年的春季,杏城供销合作社都会组织职工把化肥拉到各地,及时足额上门供应。

  每年正月初六一过,杏城供销合作社的职工同样会开着三轮车走乡串户收购农产品,风里来雨里去。

  在当地每年为农民推销党参10余万公斤、其他中药材和小杂粮10余万公斤,帮助农民增收近百万元。

 

  一收一建不简单——

  2003年农业受灾,农民生活困难,为使困难农民过年能吃上大米、白面,孩子们放上鞭炮,社里管理人员带头集资3万元,将困难农民手中的积压农副产品收购起来,宁可自己冒风险,也让特困户过个好年。

  杏城方圆几十里没有一条大河,连小溪也少见,人们世代饮井水为生,即使通了自来水后,每年还是因有长达4个月的上冻期而无法使用,更别说能洗上个热水澡了。2004年,杏城镇供销合作社在海拔1600多米的小山村,用一个小水泵抽井水创办起小镇有史以来的第一家澡堂,每天人流不断。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