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耀,1978年—1995年为肖家庄供销合作社职工,担任门市业务员、司机等职,1995年起担任肖家庄供销合作社主任至今。曾被授予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2008年荣获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31载“老供销”
在山西省盛产汾酒的汾阳市杏花村镇南面,有一个平川大镇——肖家庄镇。走上镇上的主干道,远远就望到对面一座门洞高耸的四合院落,厚重的砖石、飞檐的屋顶足见这座宅院经历的岁月。
83岁的梁大林老人站在门口,说起肖家庄镇供销合作社,这位老主任话匣子就关不住了。“1952年我到这里工作的时候,这个院子当时就是办公地点。但过去和现在没法比啊,武主任这帮年轻人干得太好了!”梁大林提到的武主任,就是现任肖家庄镇供销合作社主任武胜耀。
如今已年过半百的武胜耀,自1978年参加工作,就和肖家庄供销合作社结下不解之缘。1978年—1995年间,担任过供销合作社的门市业务员、司机等职,1995年5月起担任肖家庄供销合作社主任,2005年兼任丰盛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创办供销合作社实体
武胜耀曾亲历20世纪80年代供销合作社发展的低谷。还是一名普通职工时,他就时常琢磨着怎么改变几十年的老模式,怎么发展和增收。上任后,一向敢想敢干的武胜耀积极创办供销合作社实体,开展多种业务经营。
镇里主干道边,“汾阳市丰盛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标示牌格外醒目。在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阴宝维的引领下,记者进入环境整洁、颇具规模的厂区,从他的介绍中了解到武胜耀带领肖家庄供销合作社办厂创业的艰辛。
1999年左右,肖家庄镇供销合作社每年的农用膜用量很大,武胜耀常到一家民营塑料厂采购,继而就有了自己办厂的想法,多次邀在那家厂担任技术总监的阴宝维到汾阳和他一起办新厂。阴宝维坦言也曾很犹豫,“但看到他的诚意和执着,我终于同意了。”
“2005年2月武主任带我看这块地时,这里是一个废弃的铸造厂。院子里满是一人高的杂草,一个人根本不敢进来,当时我还真怀疑我们能不能把厂子搞起来。武主任信心十足,带我们一起一边搞厂区建设,一边购进设备。当年9月试产,10月就投产了。”该厂至今累计生产“盛佳誉”牌系列农用塑料薄膜近4000吨,全部达到省优产品,除销往山西省内92个县市外,还打入陕西、河北、内蒙古等地的市场,年实现利润218万元。干塑料行业30多年的阴宝维由衷道:“这主要归功于武主任干事业的魄力和为人处事的品格。”
服务于农的市场经营
1999年时,肖家庄镇供销合作社一年最多卖几十吨化肥,销售情况堪忧。武胜耀和大伙儿一起分析原因,认识到只有把市场经营搞起来,才是符合现代市场要求的供销合作社,才能真正意义上为农民服务。
找准问题下功夫,武胜耀领导供销合作社逐步建设起农业生产资料大市场。总经理王德健介绍说,目前该市场已与山西省内外30多家化肥知名生产厂家建立了供货关系,经营各种化肥50余种,建立180个营销服务站点,网络覆盖周边市县,2008年,市场化肥销售突破3万吨。
王德健告诉记者,为了降低装卸化肥和农用膜的费用,多年来武胜耀一直带头装卸货物,和大伙儿一起去拉化肥、卖化肥,裤腿上经常蹭满化肥袋子上的泥。农忙季节群众下地早,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就凌晨给群众把化肥送过去。“我自己一遇上送化肥,很长时间顾不上回家。武主任就像大哥一样代我回家看望我父母,还帮助解决我爱人工作上的困难,给我们供销合作社很多干部职工解决了后顾之忧,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在供销合作社好好干。”
环顾武胜耀的办公室,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先进基层社主任”的奖杯熠熠闪光。他淡然地说:“人民给了我这么多荣誉,我就要在供销合作社好好工作,给老百姓多做好事情,给供销合作社多树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