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依法清收不良贷款的案件越来越多,其中有不少案件虽然胜诉,但一直存在“执行难”的问题,基层行、社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却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笔者认为,要破解贷款诉讼“执行难”的问题,依法顺利清收不良贷款工作,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能抱着“一诉了之”的想法,应该掌握不良贷款诉讼的技巧,从而提高诉讼执行的成功率。
一、摸清贷户资产。基层行、社在准备起诉阶段,一定要多方调查,通过各种渠道摸清贷户的资产状况和抵押物状况以及产权归属、存放地点,分析案件胜诉以后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和抵押物,判断被执行财产的变现能力,评估诉讼效果,起诉案件要做到有的放矢,确保快速执行。同时,调查债务人享有的到期债权情况,如果债务人对于到期的债权采取消极主张的态度,我们也可以向法院诉讼申请取得代位求偿权,取得依法收贷的最佳效果。
二、选准执行时间。实践中,有很多案件因诉讼或执行时间选择不当,人为造成“执行难”问题。例如农村地区,很多人都是外出务工,常年不在家中,只有春节前才回家,甚至几年不归家,对于这部分人,即使法院判决他们败诉,也很少能够立即执行的,执行成本高不说,执行的效果还会很差。所以,我们应该事先打听清楚其回家的时间,或者在春节期间立即起诉,为法院的执行提供便利。对于小企业、个体经营户等案件要选择其生产或经营旺季执行,这时他们怕影响生产或经营,一般都较配合法院执行。
三、加强沟通跟进。对于法院的判决,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不是法院判决我们胜诉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等着贷户主动还款或者执行庭来执行,后续的沟通和跟进工作同样非常重要。法院需要执行的案件很多,如果不积极跟他们沟通,等着他们来执行,那可能就会错过很多的执行良机。所以在判决之后,我们更要和法院保持良好沟通,并且时刻关注贷户的动态和资金状况,一旦发现贷户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出现有利于执行的机会,我们就得及时跟法院联系,请求立即执行。
四、营造执行声势。对故意赖账不还且在群众中影响恶劣的贷户,在申请强制执行的时候,我们要把握机会,善于营造声势,扩大依法清收的影响力。例如,被执行人家在农村,可以选择农闲时或者是下雨天执行,如果在城镇可以选择上下班,人员流动高峰期时执行,以期让尽量多的人看见执行场面,营造出最大的声势。由于这些被执行人恶意逃废银行债权,所以不仅不会引起群体事件,反而可以大快人心,从而威慑那些正在观望的贷户积极主动的归还贷款,起到诉讼一户、执行一户、震慑一片、教育一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