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农村信用社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落实和树立科学发展观,才是信用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在体制转轨时期,信用社具有明显的多重角色与身份,无法始终如一地按照商业银行的原则来经营和管理,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找出影响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注重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瓶颈制约,这对于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有序进行和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其一是加快发展与严格管理的关系。发展必须以良好管理为基础,不以违反制度为代价求得发展,也不为片面追求管理而限制发展。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严谨规范的管理来克服各种“散”、“乱”、“险”的经营行为,不仅要使管理上升到制度层面,还要将依法管理贯穿经营始终,把强化制度建设渗透到每个环节,真正形成持续协调发展的竞争力。
其二是发展规模与发展质量的关系。实践和教训使我们认识到:单纯求规模,规模反而大不了;以质量为导向,规模自然会大起来。要实现科学的发展,必须摒弃单纯追求简单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的不良倾向,不能追求无质量的发展,更不能以牺牲质量换取发展,也不能为片面保质量而畏首畏尾不发展,要使发展质量经得起市场和时间的检验,实现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
其三是发展速度与发展效益的关系。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赢得效益,无效益的盲目发展只能伤及自身。我们当前的任务,就是要争取做到效益和速度的统一。如果要求不切实际的、无法达到的高速度,是不应该的;可以达到的速度不努力去争取,也是不对的。我们说的速度,是有效益的速度;我们说的效益,是有速度的效益。所以,对于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必须有统一的完整的理解,盲目追求速度和忽视速度这两种倾向都是片面的,都要防止和克服。
其四是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要避免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近视”行为。不能为了盲目追求眼前利益和个人政绩,违规经营或粗放经营,使未来的经营陷入更大的困境。要高瞻远瞩,深挖发展潜力,为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树立五种观念
(一)树立发展观念。多年来,信用社习惯于运用存贷款规模作为衡量业务发展的标准。在传统发展观的指导下,信用社有着很强的总量偏好和规模扩张的冲动。但发展并不简单等同于规模增长,而是规模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的有机统一。信用社的好坏并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主要是取决于资产的质量、资本实力和盈利水平。过分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粗放型、外延式的发展方式,其结果必定会导致资本充足率不足、资产质量不高、盈利能力不强。目前,信用社应当由传统的追求资产规模高增长战略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的新战略,由过去以资产规模增长为中心,转变到提高资本收益率为中心的目标上来。
(二)树立创新的观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强调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信用社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永葆生机,不断发展,就必须树立创新的观念。创新在信用社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推动信用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信用社创新的关键是体制的创新,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现代信用社企业。一是制定清晰明确的发展目标;二是建立符合实际的法人治理结构;三是健全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此外,信用社缺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业务比较单一,以存贷业务为主,缺乏“拳头产品”。
(三)树立科技观念。当今信用社的效率和竞争力的提高,业务品种的创新,管理效能的增强,信用社效能的开拓,都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为基础的。因此,信用社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提高对科技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科技兴社的思想观念。今后,信用社应当加大科技投入,全面采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设备,促进办公自动化,建设电子化银行,提升自动服务化手段等,提高信用社的运作效率,特别是运用科技手段实现金融创新的能力,以促进信用社整体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
(四)树立服务观念。信用社作为一种服务性很强的行业,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优质高效的服务观念。惟有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认真抓好服务,才能改善与客户的关系,树立新的形象,从而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大的利润,提升竞争能力。
一是既要从政治层面认识服务“三农”的重要性,又要从经济、金融层面认识到服务“三农”是农村信用社立身之本、强身之道。要主动适应新的形势,抓住新的契机,在确保农户生产生活贷款需求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现代农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县域经济等对贷款的需求,创新信贷服务方式和担保机制,强化支农服务功能,发挥农村金融对“三农”更加积极、更加重要的支持作用。二是要树立客户至上的观念,坚持以优质服务求生存、求发展的方针,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应当把握市场走向,贴近客户需求,加大服务创新力度,不失时机地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争取能不断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