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由江西省农村信用联社筹建的江西省首家银行博物馆开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记者近日参观了这家银行博物馆,亲身感受几千年来货币银行的发展足迹。
记者了解到,为帮助社会公众了解银行与货币等相关金融知识,江西省农村信用社从介绍货币与银行发展历程、展示银行产品与服务、揭示银行与经济社会复杂关系的视角出发,结合农村信用社行业特点,用将近一年时间建成这个内容详实、展品丰富的银行博物馆。
据了解,江西省农村信用社银行博物馆的成立填补了江西在金融知识展示方面的空白,为帮助社会公众系统了解银行与货币等相关金融知识提供了学习平台。这也是继上海银行博物馆后我国建成的第二家银行博物馆。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家银行博物馆主要是通过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展板、电子互动演示和部分实物展示,按照货币发展历程、银行发展历程、银行产品与服务、银行与经济社会四大板块,全面系统地介绍金融公共知识,揭示货币银行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使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公民看得懂、能受到教育,同时也可使金融行业员工和银行货币方面的人员看后有收获、有启发。
新成立的江西银行博物馆占地约400平方米,馆内收藏了我国古今以来使用过的各种货币、还收藏了全世界各国的现用货币和硬币。银行博物馆的很多藏品都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五套人民币、古代各个时期的古币尽收眼底、古代银元与碎银、民国时期的公债、古代铸币用的石范和铁范、全套美元纸币等。
记者看到,银行博物馆用三大板块展示了货币的历程,介绍了中外货币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代用货币、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近五千年发展演变的历程。
在介绍银行的发展历程时,讲解员告诉记者,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等地的寺庙和客栈在接受施舍的同时也征集存放财产,这些寺庙和客栈就已经具有银行的雏形。
博物馆按照还交易类产品与服务、融资类产品与服务、理财类产品与服务三个类别向公众介绍了银行产品服务。博物馆还向公众展示了银行与经济社会复杂的互动关系。
记者参观时发现,这家由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建成的博物馆,不但专门介绍了农村信用社的特色产品和服务,还专门设立了农村信用社发展历程的展柜。展示了农村信用社20世纪60至90年代储蓄存单存折、农村信用社手工会计账册、60年代和80年代农信社的贷款借据、江西农村信用社1986年的凭证式股票、农信社60年代的社员证,以及信合人曾经最熟悉的算盘等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