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7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创新农村现代流通安全保障体系

□ 陈徐东

  供销合作社是连接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流通的合作经济组织,应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实施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新网工程”,推进连锁经营,构建适合农民农村特点的“三供”(农资、日用消费品、烟花爆竹)、“两收”(农副产品、再生资源)新型农村现代商品流通安全保障体系,成为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

  一要推进农业资料连锁经营,保障农村经济发展。做好农资供应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目标的重要内容。供销合作社要配合做好农资市场的整顿和规范,制止假肥劣药流入农村市场,积极参与“新网工程”建设。以农资连锁骨干企业为支撑,以村级为农综合服务社和农资农家店为终端,形成县镇村一体的农用物资联合经营连锁体系;整合系统资源,逐步形成“供应商+配送中心+连锁农资农家店+农户”网络服务体系;建立农资质量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农资经营诚信体系建设,开展农资价格、质量信得过企业和农资经营星级评比,推行农资质量先行负责制,组织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等活动,做到假冒农资不上市、伪劣农资不下田、农民利益不受损,让农民买到优质肥、放心药;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安全用药和节肥、节药的先进种植、养殖技术,为农民生产生活和降本增收提供安全保障。创新服务,加强农商联合,开展科技兴农等配套服务,按照“保量、适时、科学、安全、优质、稳价”原则,做好农资供应。

  二要推进日用商品联购分销,保障农村食品安全。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遍布农村,是食品等日用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的重要环节,要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确保食品质量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精神,以实施“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等活动为契机,构建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体系。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和全国供销总社《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经营工作的通知》,推行诚信经营承诺制和商品质量先行负责制,推广全员性、动态性、严谨性的安全管理模式,严把进货关、入库关、销售关,认真做好农村食品安全,为广大农民提供安全、放心、经济、优质商品。开展联合合作,打造连锁流通龙头企业,发挥整体优势,增强商品流通竞争力,形成县有配送中心、镇有中心商场、村有农家店(农村超市)的发展格局,构建农村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延伸服务触角,拓展农村市场,增加新农村建设的贡献份额。

  三要推进农副产品联合经营,保障农业增产增收。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着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供销合作社经营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围绕参与新农村建设,建立棉花等大宗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培育市场,创建品牌、打造精品,提高农产品质量;从源头抓起,强化农业标准化、农产品品牌、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保障“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等农产品消费安全,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安全的农产品;利用供销合作社企业的网点、市场、设施,整合社会资源,创建农产品绿色市场和购销网络安全体系,结合实施全国总社“新网工程”、“千社千品”富农工程建设,提升农副产品生产流通安全保障网络的服务功能和市场竞争力,积极领办、引办、合办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商会),加强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组织农民经纪人、农产品种养大户参加农产品推介会、洽谈会、对接会等,把传统特色和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推向大市场、大城市,保障供应、丰富市场,助农增收。

  四要推进再生资源分购联销,保障绿色回收利用。“村容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目标之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是全国总社“新网工程”的重要内容。废旧回收是供销合作社传统经营项目,潜力很大。供销合作社企业要认真贯彻《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创新经营,组建再生资源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专业市场、加盟店、连锁店等,开展分购联销;整合社会资源,将消费品零售、农家店、农村超市、村级为农综合服务社、专业合作社等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结合起来,让农民购买生活、生产资料和出售废旧物资就近方便,不出村组,吸收、整合、规范回收大户,发挥人才、资金、资源优势,在区域范围内建立集散交易中心,扩大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市场份额,美化、净化城镇和农村安全卫生环境。(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