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资产运营管理职能,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各级供销合作社都要增设或明确社有企业管理的内设机构,建立健全为社有企业服务的长效机制。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认真研究社有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全资、控股、参股或其他企业,分别提出符合企业实际、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指导意见,促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做大做强主营业务,增强企业经济实力。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做大做强主营业务。在农副产品的生产经营上,下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壮大龙头企业的实力,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网络对农民的组织优势,组织和引导各社有企业按照“龙头+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产业化经营。在农资、日用消费品、鞭炮及废旧物资经营上,以省、市、县公司为龙头,以基层社为依托,建立区域配送中心或直销点、收购点,不断拓宽购销渠道,增加经营品种,条件成熟的适度拓展商品加工业务,通过扩大经营领域和范围,提高经营效益。
创新机制,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一是创新经营机制。建立和完善出资人制度、现代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二是创新用人机制。在企业干部任用上,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做到“有为有位、无为无位”。三是创新考核机制。对确有问题不能胜任的经营者和中高层管理人员,该调整的调整、该淘汰的淘汰,提高经营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创新分配机制。凡是对企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无论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员工,都应当把他们的工资水平与贡献挂钩。
深化社有企业改革,打造企业市场竞争力。围绕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要求的新型社企管理体制、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产权体制、符合系统发展要求的系统资产监管体制,完善监督监管机制,加强对社有企业资产的统一调配、统一运营、统一管理。以履行好出资人职责为前提,对具有资产、人员、设施优势的企业,进行资源重组、整合,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靠系统联合与合作提高市场竞争力。
实施项目拉动战略,增强社办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大力营造引进项目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人员多、关系广的有利条件,积极拓展项目来源渠道。二是建立健全引进项目的激励机制。凡在引进项目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都要在经济上给奖励、政治上给荣誉。三是鼓励企业对现有工业项目增投入、搞技改、扩规模,不断提高装备水平、研发水平和管理水平。
拓宽渠道,破解影响企业发展的资金难题。一是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调,积极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二是制定优惠政策,探索吸引内部员工、民间资本参股、入股、集资的新路子。三是建立投资担保公司,为搞好融资创造良好环境。四是在符合供销合作社事业发展的原则和前提下,引进战略投资者。(冀 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