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7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阶段性及趋向

□ 吴 震

  现在的农产品批市场(以下简称农批市场)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演进的过程。农批市场是入场交易者与市场建设者两个方面的矛盾统一体,这个矛盾的运动成为市场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根据,两者关系的变化也是市场不同阶段划分的重要标志。

  那么,农批市场发展一般经过哪些阶段呢? 

  第一阶段:招商投入、营造规模阶段。无论是新建市场还是对初级市场的升级改造,依据市场经营者对于市场规模及效益的预期,必须进行先期投入,增加各种相关设施设备及服务人员等;进行招商活动是一项消耗物力人力、效果却未必尽如所期的投入。在这一阶段,吸引客商、尽快形成交易规模是市场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没有交易活动的市场是“空壳市场”;没有达到一定规模的交易活动的市场,是要亏损的市场;只有交易活动达到一定规模的市场,才有可能产生收支平衡,才可能产生投资补偿。市场投资回收期的长短,取决于市场招商的进度,取决于交易者入场交易的规模和效率。对于市场建设者而言,这是一个艰苦过程。

  第二阶段:博弈加剧、盈亏波动阶段。在当今农产品产量呈现结构性过剩的条件下,市场经营者与农产品交易者展开博弈:市场会尽力留住每一个现实的和潜在的交易者,使之成为商品的有效供给者或有效采购者,成为市场交易量的承担者和贡献者;经销商不仅要对市场中现实和潜在购买者及消费者进行调查、了解和估量,更要对市场交易环境、交易成本等进行综合的考量。经销商入驻市场的最大的目的和动机是获得尽可能高的交易效率和交易效益。经销商会在若干个同类市场中进行选择,在与这些选定对象进行讨价还价的同时若即若离;作为采购者来说,不仅要与商品销售者博弈,还存在着与市场方面的博弈。作为“第三方”的市场经营者,存在着与交易双方成交前后的博弈。市场经营者提供真实、及时和充分的市场信息,是吸引交易双方入市的重要条件。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其收益可能会在盈亏平衡点上下波动。因为这一时期的投入陆续到位,市场对于交易双方的吸引力逐渐达到设计和规划水平,但市场之间的竞争、经销商之间的竞争、采购者之间的竞争、经销商与采购者之间的竞争,以及诸多非市场因素,都会对市场经营产生波动性影响。只有市场的盈利水平超过盈亏平衡点达到一定幅度,市场盈利积累达到一定的规模时,才有可能承受和从容应对这种波动。市场要能够经得起各种波动的冲击,进入到一个稳定的收益期,一般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

  第三阶段:效率上升、效益徘徊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市场正常运行,在没有重大自然的或社会的突发事件影响的情况下,市场的规模和效益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当市场投资进一步增加时,市场可能出现效率在提高,但效益在下降的局面。在市场信息较为及时、有效和充分的条件下,当市场不再适应他们的交易需要时,或者在别的市场比较下这里交易成本过高时,那么,交易者退市便成为不可避免的。当新的交易者入市与旧的交易者的出市,两者的规模、数量和频率大致相当时,市场就呈现出效益徘徊的局面。如果市场对 “交易环境”的供给继续增加,达到“饱和状态”或“超饱和状态”时,市场投入就产生了“功能过剩”,其效益只能处于停滞或下降状态。这标志着市场发展的阶段性终点和边界所在。这时,市场必须适时转型,推动市场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四阶段:功能拓展、服务物流阶段。入市初期,实际充任生产和消费双方代理人的交易双方在寻觅对方。为了保证对方资质和交易行为规范,为了获取作为社会平均价格的市场价格信息等,他们都需要批发市场作依托、作中介;当代表社会平均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市场信息可以轻易获取时,他们对市场“离心不离德”的现象就会出现。离心——摆脱市场的种种约束与“心仪”的对象进行交易;“不离德”——他们在场外交易时,不仅会按市场的规则行事,还会把市场的信息和规范作行为的借鉴和参考。这是市场的社会效益,但不是市场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随着农产品物流发展,农批市场的部分交易者会转而加盟农产品物流业。就是说,农批市场物流的充分发展,产生了部分取代市场功能的效应。现代物流已经发展到供应链管理阶段,即把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和方面按照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求得流通成本的最小化和流通效益最大化,并使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和方面赢得最大效益。此时的农批市场功能,如果不符合供应链商物分离、要素集成等原则要求时,影响流通效益的环节和方面就必然会被压缩和裁减,而批发市场效益可能因此下降,走向效益的最后边界。

  但是,农产品物流业的兴起并不意味着农批市场末日来临。因为农产品物流业与农批市场不存在可以相互替代的关系。当千家万户农业生产的格局没有根本性改变时,仍然需要农批市场进行产品集散;当城镇超市的生产基地还不足以在时间、空间、品种等方面满足城镇千家万户的消费时,仍然需要农批市场作为重要补充,甚至作为重要的货源地;国际间农产品流通大多还由农批市场承担;批发市场还具有物流企业所不具备的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等服务功能,等等。批发市场可以把这些功能加以拓展和升华,成为服务于多家物流企业的共同节点。这就是农产品物流园区。这是农批市场的必然归宿。

  应当指出,农批市场发展的四个阶段,是基于市场的基本矛盾——入市交易者与市场经营者之间的矛盾——运动,以市场经营效益为基本依据划分的,并不意味着每个批发市场的发展一定要经过这样四个阶段。一个代表共性的东西,存在于众多个体之中,可以一般性地描述个体的定位和发展趋势。这是科学研究和抽象的一般作用和意义。(作者为中国物流学会理事、特约研究员、高级物流师)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