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8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融入农村方为官

□ 春 天

  国家推行大学生“村官”政策,无论是对农村发展还是大学生就业都是一件好事。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了现代理念和美好前景,这无疑是令人欣喜的。但与此同时,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很多大学生“村官”都曾经面对或一直走不出难以与农民沟通和融合的困境。

  大学生“村官”虽然有不少来自农村家庭,对农村也有着深厚的感情,但由于长期在外求学,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固有的思维和处事模式,而这实际上已与农民所遵循的模式出现脱节,如何在自身与农民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中寻找到平衡点,让自身与农民相互融合、相互信任成为大学生“村官”初到农村的首要难题。而这一切对于来自城市家庭的大学生“村官”更是如此。

  大学生“村官”如何尽快融入农村,取得农民的信任,除了要多与农民打交道,主动了解他们的生活模式外,还必须尽快融入所在的村委会集体。在农村,村委会成员一般都在当地有着较高的群众信任度和威望值,政治和文化素养也比较高,其对大学生“村官”尽快认识、了解农村和农民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而因为村委会成员对大学生“村官”的接纳,农民也会把对村委会的信任转移到大学生“村官”身上。事实证明,许多大学生“村官”正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逐渐与农民融合、得到农民信任的。

  大学生,即使投身农村,也不一定是农民,无论这些年轻人有多大的才华,也无论他们有多么科学合理的发展构想,只有被农民真正接纳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施展拳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