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8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磷肥:只有调整结构才有出路


  磷肥行业的过剩率在整个化肥产业显然是最高的,已超过了需求量的一倍,而且即使这样仍有部分企业还在扩建、新建项目,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在经过了10年前的低谷后又一次面临着轮回之苦。

  今年春季以来,由于前期基层经销商普遍没有库存,因此在2月中下旬走出了一条上扬的抛物线,且依靠惯性维持到了3月下旬,而后随着各地市场到货量的大幅增加,导致了价格的回落,并持续到现在,以主导规格的64%含量磷酸二铵为例,其市场批发价格由最高的2800元/吨左右下跌至目前的2200元/吨,降幅约21.43%,造成这种局势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产能严重过剩,产量供大于求。

  对于秋季磷酸二铵市场走势,主要将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秋季二铵过剩225万吨,超过市场需求量的一倍有余

  截至到2008年12月底,国内磷酸二铵的库存量约320万吨,而截至到今年6月份,国内磷酸二铵的产量合计为410万吨,同期的出口量约在为82万吨,进口量为22万吨,因此今年上半年(包括春季及夏季)的用量预计在400万吨,则库存量=320+410+22-82-400=270万吨,其中港口库存量约在25万吨左右,企业库存量约50万吨,则市场上的库存量约195万吨,在秋季来临前预计仍有四个月的时间,按照目前的开工率预计届时仍有约260万吨的产量,而出口量预计在30万吨左右,则最终秋季用肥时市场上磷酸二铵的供应量约在425万吨左右,而秋季预计的用肥量仅有200万吨,则过剩量达到了225万吨,超过市场需求量的一倍有余。

  经销商与企业联储设库,进一步向基层渗透

  受到整个宏观经济处于下行、信心普遍缺失的影响,磷酸二铵行业的经销商也处于观望中。企业为促进经销商早日拿货纷纷在6月份召开了经销商座谈会,而长期合作的客户在企业许诺的保底甚至计息政策下开始了拿货,并进一步向下一级流通企业铺货,至此企业间的竞争格局开始升级,由以前的向一级批发商铺货进一步向基层渗透。企业与经销商的合作也同时出现了新的变化。自去年以来,企业纷纷采取和经销商联储设库的方法来应对基层的“平时不拿货,用时集中拿”现象。据悉,企业除在传统的东北、华北地区设库外,在西北的新疆、陕西、宁夏、甘肃等地也出现了与经销商设库的现象,甚至对重点大户经销商有2家以上企业在争夺仓库。

  国际市场价格过低,约低于国内主流出厂价格232元 

  在6月前国内市场磷酸二铵FOB报价一度跌至300美元以下,但随着加征硫磺17%进口增值税的文件下发,企业一度将价格上调至325-340美元,价格上涨的过快导致了部分企业外贸订单的流失。据悉云天化、瓮福、开磷向印度出口的长期意向订单都或多或少被压缩了,但在7月中旬后随着国际价格的普遍回升,国际价格上调到了目前的CFR340美元左右,这一价格对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机会,但对于这个价格也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争取到出口订单。以CFR 325美元计算,除去关税29.5美元,为295.5美元,以人民币对美元6.83计算,则折算成人民币价格为2018元/吨,其中还要除去运费、港杂费等150元,则最终企业出厂价格为1868元/吨,而目前国内主流出厂价格在2100元/吨左右,差价约232元,大部分企业的成本已经在2000元左右,低于这个成本的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型企业能够做到,因此后期三季度价格稳定在目前的水平,则出口量预计不会太大,企业的销售重心仍在国内秋季市场,国内的竞争将不会减弱。

  宏观政策会保持稳定

  在经过6月份的关税和7月份的淡储调整后,相信在年底前政策不会再有变化,将以维持稳定为主。但企业会在争取当地银行信贷支持方面继续努力,流动资金有可能出现问题,但至少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因此而倒下的危险。

  原材料价格基本维稳

  磷酸二铵的各项成本,除硫酸、硫磺因为价格基本探底外,磷矿石与合成氨的价格很难说能够维持稳定,均面临着继续走低的局面。但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至少在秋季用肥前不会有太大的降幅,企业唯一可以控制的是自己的利润,为争夺市场份额及时回笼资金,很有可能会采取进一步压缩自己利润的办法来换得喘息之机。

  粮食价格上涨,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由于受国家对粮食的高度重视且各地通查粮库前补库的拉动,小麦、玉米等粮食价格在短短2个月的时间内上涨了1毛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以小麦为例,平均每市斤的价格为0.9元,按照亩产800斤来计算,毛收入在720元,加上种粮补贴、农业补贴等,核算下来每亩的毛收入达到了780元左右,除去农资投入、浇水、人工、收割等费用,每亩的利润达到了350元左右,超过往年近100元。而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纺织业大幅萎缩,新疆、华北、华中等地棉花种植面积在一定幅度上出现了减少,而这又为冬小麦种植面积的增加打下了基础,更为磷肥的需求增加打下了基础。

  磷肥行业开始调整

  目前磷酸二铵行业中占产量60-70%的企业为国有控股企业或各地重点企业,这些企业有一定的政府背景,尤其是为完成年初制定的GDP增长任务,各地政府会在税收、用电、环保、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如江西某地区政府有关部门为保证大型企业的开工,要求配套生产磷肥的企业签订责任状,不得随便停产。又如贵州电网公司为顾虑企业用电,除采取大企业直供电外,另外还第一次采取了“丰枯电价”政策,要求企业尽量多用电,多生产,而这样也给企业造成很大销售压力。

  综合以上分析,整体上今年下半年的磷肥市场并不乐观,整个行业面临着调整、再调整的局面。

  十年前,磷肥行业危机化解的办法是企业纷纷转型,由低浓度磷肥改造成高浓度磷肥,而在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后目前面临的局势是无论高浓度还是低浓度均存在过剩,企业难道又要通过继续改造装置来规避风险?这显然不现实,出路只能是通过市场竞争使得没有优势的企业退出,减少行业产能。目前,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做调整,如云南三环中化的二期60万吨磷酸二铵项目基本陷入停滞,股东方目前没有继续投资的意向;贵州瓮福集团着手加快磷矿石提炼碘、氟化工方面建设的进程;贵州中化开磷集团在磷石膏利用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安徽六国化工计划新上湿法净化磷酸项目……

  这一系列的举措均表明行业的调整已经开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