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8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赶超法则——肥企也疯狂


  从河南偃师、宁夏中卫远东、内蒙海吉到鄂尔多斯控股,湖北宜化正以超人的速度完成着其战略布局中极为重要的批量收购过程,其涉猎的足迹遍布山西、河南、内蒙、贵州多个省区。2009年,宜化迅猛扩张的脚步仍未停止,而这仅仅是“危机四伏”的化肥行业中收购、并购的冰山一角。

  “困难”的中国化肥业并不“保守”!宏观层面的“鼓励”使大部分企业“伺机而动”,各种并购活动层出不穷。其主要方式有两种,其一就是大鱼吃小鱼,如宜化等大型企业利用其雄厚的资本运作能力,不断扩容、增产,使其进一步规模化。其二是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上、下游一体化优势。大型流通企业拥有完善的销售渠道与网络架构,不断向产业链条的上端伸展,通过产品的自给化,减少采购成本。另一种并购方式则是具备原料优势的集团公司,如晋煤、阳煤等,将煤炭成本优势渗透进下游化工企业之中,既消化了产能,又扩充了经营范围。当前,兼并重组现象在化肥圈中每时每刻都在大张旗鼓地上演着,着实“疯狂”了一把!

  被收购的企业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特征:规模小、能耗高,随时或已经面临出局的风险。而通过外力的介入,他们被灌注进全新血液,但能否真正起死回生尚存疑问。

  众所周知,我国化肥行业处于严重供大于求的非常时期。在如此严峻的现实面前,国内各种化肥项目仍然在一个接一个的上马,一个接一个的投产,一个接一个的超速扩张。我们不禁要问,国内的化肥企业真的什么都准备好了吗,可以非常有把握地赢得未来的市场吗?

  在被收购企业中大多数是能耗高、性价比小的企业,本应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淘汰,但现在这些“问题”企业被大企业揽入怀中。盲目、无序扩张不仅在透支企业的生命力,更意味着无尽的资源损耗。在市场已饱和的今天,如何保持资源的可持续性、有效开采成为企业首要修习的必修课。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