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8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陕西凤翔数百儿童血铅超标
环保 我们还要交多少学费?


  8月13日晚八点,陕西凤翔县召开长青血铅超标事件新闻发布会。在所采集的731份14周岁以下儿童血液标本中,已确认615份血铅超标。其中,属高铅血症的血液标本305人,轻度铅中毒的血液标本144人,中度铅中毒的血液标本163人,重度铅中毒的血液标本3人。

  凤翔县提出的具体治疗方案是:对高铅血症及轻度铅中毒儿童,采取在家进行非药物驱铅;对250μg/L以上的中、重度铅中毒儿童,采取入院药物驱铅治疗。另外,将在2年内对环评标准范围内需要搬迁的民众全部实施搬迁。此外,宝鸡市环保局已向东岭冶炼厂下发停产通知,要求企业在血铅超标问题未调查清楚前不能恢复生产。

  疑点——

  推迟搬迁:据东岭集团冶炼公司总经理孙宏介绍,建厂之前,厂方曾与凤翔县政府达成协议,县政府承诺3年之内分3批将工厂周围500米内住户全部搬迁。然而,这一协议一直未能实施。长青镇镇长蒲仪明说,目前只搬迁了156户,还有425户没能搬迁。而推迟的主要原因,则是原定搬迁地成为甲醇项目用地,“园区规划需要修编”。

  未被处罚:村民对排污企业满是怨言,而东岭集团冶炼公司总经理孙宏却说,公司的冶炼和焦化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也是合格的,生产以来也没有收到一张环保罚单。“我相信企业的排放是达标的,当然,这里指的是工业标准,不是生活标准。”

  利益之祸:据悉,陕西东岭集团是陕西省最大规模民营企业。

  村民说:“东岭集团冶炼公司对县上经济发展贡献很大,我们也能理解。但是我们希望政府既抓发展、又抓环保,能把群众的利益保护好。”

  安全距离:孙家南头村7组的张广元老人是最早搬迁的99户居民中的1人,他们搬到了距离冶炼公司1公里的高处。不过,老人说,他目前所住的地方仍然算不上安全距离。“我家没有小孩,不知道铅是不是超标了。但是我邻居的2个小孩去医院检查了,都超过了。”

  监管责任:西安律师杨韬认为,针对人身损害赔偿方面,管委会所代表的凤翔县政府与冶炼公司的协议并不是简单的民事主体责任,管委会对此负有监管的责任,没有具体落实居民的搬迁。

  真相——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因为湘和化工厂生产车间极为简陋,加上非法的生产导致镉污染发生。当时化工厂老板骆湘平有个不成文招工规定:对未结婚的男女青年一律不招进厂;二是对最危险工种,一般只用外地人,尤其是上无老、下无小的那种非本地人。为什么?骆湘平一大学女同学称,今年46岁的骆湘平,1983年毕业于株洲化工学院,学的就是化工专业,“他应该知道哪些东西有毒,哪些没有”。

  而在凤翔血铅超标事件中,无论是企业还是管委会,都不会不知道铅对人体的危害,但他们以这样那样的理由“维持现状”,而受害的,却是无辜的百姓,包括年幼的孩子。

  漏洞——

  目前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1989年12月起施行。其中规定,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可能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防范。但是并没有规定污染企业必须与居民区的安全距离是多少。

  早在2006年,就有专家表示,“目前,环境与健康立法仍属空白,正处于研究阶段。”

  环境污染导致健康受损害问题屡屡出现,但我国现阶段的环境标准又都是以保证经济合理、技术可行为前提制定,并不是以保障人体健康的限定条件作为制定标准的依据。另一方面,工业标准与生活标准还是有所区别。比如:我国只有控制镉排放的技术性标准,而没有规范它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标准。另外,环境与健康立法还应该关注和加强事后赔偿问题。以镉中毒为例,要想把镉从人体内完全排出并实现康复,需要经过多年不断地医学治疗,这就需要合理计算污染受害者的损害赔偿数额。

  《环境保护法》出台到现在正好20年,需要完善和改善的地方逐渐暴露,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也是民心所向。否则,为了环境安全和健康我们还要交更多学费。(李彩琴)

 

  链接:相关事件层出不穷

  据《京华时报》报道,8月10日中石化宣布,与科威特石油公司决定将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厂址选在湛江东海岛。早在2006年,中科合建炼油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当时项目地点选定在广州南沙,有人怀疑如此大型的炼化项目会导致整个珠三角地区环境受到影响,因此波折三年,改址湛江。

  《春城晚报》报道,执法人员为查处企业违法排污,被毒害入院。去年12月8日,昆明市人民检察院在全省率先成立环境资源检察处,今年7月,该处发出首份检察建议,直指滇池畔一家注资规模逾千万美元的外资化工企业——昆明锦洋化学有限公司,要求该企业要么在3个月内整改;要么尽快搬迁改造。在执法过程中,因强酸泄漏,滇管局执法人员有4人出现中毒;此外,滇管局有3名执法人员还再次因查处该企业工业废水渗漏,被毒害住院。

  江苏仪征市也发生了“怪事”。据新华社报道,为了关停辖区内的两家污染企业,江苏省仪征市环保局原党组书记侯宜中奔走呼吁4年多,报送调研材料累计数十万字,却至今无果。企业说自己“从未因为污染问题被处罚过”。侯宜中解释,“化工园比我们仪征市还要高半级,是扬州市的 ‘台柱子’……所谓的环保属地管理只能罚罚款,对这些企业来说根本是九牛一毛。”李彩琴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