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2007—2008年度全国百佳茶馆颁奖典礼暨第三届全国茶馆经理人高峰论坛在广西南宁隆重举行,这一天成为2009年属于全国茶馆人共同的节日。正如功夫茶泡到第三泡会浸润出特有的甘醇,全国百佳茶馆活动走到第三届同样迎来了属于全行业的精彩和成熟的芳香。来自24个省市和地区的新老茶馆人从各地赶赴南宁,再次汇聚一堂,同行间的竞争冲突被挚友间相互帮扶的情谊所淡化。行业外策略与行业精英的实战经验,在论坛交流中碰撞出集体智慧的火花。
责任担当
“新时期茶馆肩负新的责任,百佳茶馆不仅要在中国扬名,更要在世界扬名,成为中国茶文化在世界的一面旗帜。”连续三届获得“全国百佳”的上海秋萍茶宴馆经理刘秋萍说。
走过2008,迎来的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特殊的历史结点,今年的“全国百佳”荣誉尤其珍贵。几十年来,我国茶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一起飞速发展,迎来了茶叶种植、加工、流通、消费的全面繁荣。同时,经过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茶馆行业蓬勃发展,获得了整体水平的提升。一批特色突出、主题文化鲜明的茶馆在数万茶馆中脱颖而出。根据百佳茶馆的特色,主办方将获评茶馆分组,并一一进行点评。在最具人文魅力的茶馆组中,曾出资50万元资助在京求学贫困生的北京碧波轩茶楼被评为“一个帮助孩子追梦的茶馆”。
在颁奖典礼的领奖台上,北京老舍茶馆、上海湖心亭茶楼、广州茶艺乐园等100家获评茶馆的代表高高举起了奖牌。北京老舍茶馆代表于静在领奖时说:“手中的奖牌沉甸甸的,是荣誉和肯定,更是责任的担当。”
挚友情浓
“天下茶人是一家,今天的聚会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真情。我们不仅要把荣誉带回去,还要把这份茶人间的情谊带回去。”代表地方行业协会发言的上海市茶叶学会副秘书长胡舜龄显得格外激动。
因为同样的信念,所以有了同样的期待和渴望。同样的从业经历,没有让茶馆经理人成为“冤家”而是成了亲如家人的挚友。除了两年一度的全国百佳茶馆活动的大团聚,地方行业协会就是各地茶馆小聚的“家”。
服务于茶馆行业的地方协会不仅在此次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组织推荐作用,他们多年来积极组织专业人才培训和茶文化活动,力促行业自律,提高行业凝聚力。主办方此次特向上海市茶叶学会、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山东省茶文化协会、贵州省茶文化协会颁发了“优秀组织奖”。
关注文化
文化经营是茶馆业发展到现阶段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此次论坛中的主题发言和代表提问都围绕这一主题。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副总经理杲占强就茶文化在茶馆中的应用、企业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作了主题发言。并提醒茶馆经理人注意,茶馆的营销重点是茶和茶文化背后的“生活方式”,“享受生命之美”应当是未来茶馆倡导的理念。
“文化的价值是无限的,茶馆缺少的不是文化,而是如何将文化理念在经营中具体化、标准化”。湖南白沙源茶馆副总经理柯作楷介绍他在茶馆中推广“心意茶”的经验。他将茶赋予心意的表达,如“随意”、“如意”、“敬意”等,并配套设计了茶艺。在今年高考后不久,学生请老师喝“敬意”茶成为当地的时尚,148元/位的“敬意”茶和88元/位的如意茶1天在茶馆中卖出105杯。
英国留学归来的Makaibari皇室茶业公司董事吴光华提出了国际茶文化的概念,建议国内茶馆从西方的红茶文化、下午茶文化和咖啡文化的经营反观中国茶文化的推广和应用。茶馆代表对于效仿西方的经营方式和发展连锁存在很大争议。陕西福宝阁茶馆总经理王彦峰分析说,一方面,茶和茶馆服务尚未标准化也很难标准化,另一方面,中国文化的基础是农耕文明,各地区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各地茶馆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西方大工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流水线作业式的企业经营方式,并不适合中国的茶馆。
此次全国百佳茶馆推荐活动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与广西南宁市政府联合主办。国家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宋和平、广西壮族自治区供销社主任刘小凤、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杨建平、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广西南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炜等出席了颁奖典礼。中华合作时报社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首次联合发布的《2007—2008年度全国百佳茶馆消费手册》与《中国茶馆发展30年白皮书》引起行业内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