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9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风险识别不能一劳永逸

唐宗礼

  按照健康、安全、环境(HSE)体系建设的要求,企业各岗位在开展任何一项工作时都要进行风险识别。但是,个别基层单位在开展风险识别时存在着简单化、图省事的现象,试图把自己单位所涉及的各工种、各岗位和各工作项目集中进行一次风险识别,然后将相关内容打印成册发到职工手中,让大家进行学习,希望实现风险识别一次完成、一劳永逸的目的,这显然让风险识别失去了意义。

  我们知道,进行风险识别要对照施工方案、工作流程、操作规程和环境状况、人员特点等,发动大家共同讨论,提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预防措施。而企业生产经营的条件是不断变化的,环境是不断改变的,人员队伍结构也是动态的,同一个工作项目,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技术手段和不同的人员组织下进行施工,其存在的风险类型和风险程度是完全不同的,过去对这个施工项目进行的风险识别,拿到今天来使用,肯定会有漏洞。以前认为有风险的,由于条件的改变,那种风险可能就不存在了,而在新的条件下还可能产生一些以往不存在的风险。

  开展风险识别活动是一项科学管理方式,能够预测可能存在的隐患,从思想上、物质保障上和技术措施上提前做好防范和控制的准备,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各类风险牢牢掌握在可控可防之中。如果想一劳永逸,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因此,企业在开展风险识别时,切不可怕麻烦,不可存在一劳永逸的偷懒思想,必须坚持把风险识别贯穿于生产建设的全过程,做到经常化、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不断推进HSE体系建设水平的持续提高,这样风险识别才有意义。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