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9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为何没有进步?

大山

  新《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下月施行,在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同时,也提高了矿泉水的生产准入门槛,这对制水企业无疑是个重大考验。但是纵观最近发生的“水事件”,人们难免愁上眉头——人总说“吃一堑长一智”,莫非这“堑”必须是自己“吃了”才有用?

  “三鹿”事件过去已经整整一年了,彼时消费者“谈奶色变”、企业“人人自危”的景象还历历在目。按说那件事过后其他企业单位就应该引以为戒,时刻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可回首这一年来的安全事件,“大部分醋饮料为‘三精一水’勾兑”、“奶茶无奶无茶实系奶精加茶粉”、“王老吉喝出胃溃疡”等等如此“猛料”被接连爆出,而广大消费者却被长期蒙在鼓里,是企业单位太“精于心计”?还是他们的“心计”没有放对地方?再看看其他领域,家电下乡是惠民大好事,却有部分企业打着这个旗号将质量不好的产品卖到农民手里;还有一些知名企业,只管销售不管售后服务,消极面对,靠打“持久战”跟消费者耗时间和精力。

  如果说企业都只管眼前的效益,而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那它的路必定走不远。三鹿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而之后的“伊利”、“蒙牛”等知名企业,也未能“独善其身”,虽然现在还能“屹立不倒”,却也曾在“三聚氰胺”事件中饱受质疑和责难,为了“危机公关”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可怕的是,还有部分企业单位看不到长远利益,他们被眼前的金币蒙蔽了眼睛,只晓得如何减少成本、甚至偷工减料,只想着多卖一件产品就是多一分利润,只认为一切向“钱”看,万一有问题也等事故出了再说……这样的后果就是,要为一次错误付出更多更大的代价。

  “三聚氰胺”是“业内潜规则”,“地球人都知道”,但是一个“三鹿”终于倒了,这就是教训。这么多的企业单位,如果一味忽视品质和质量,就想作“大忽悠”,谁又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三鹿”的翻版呢?

  安全事件接连爆出,我们的企业应好好想想,不进步的原因是为什么?“进化论”也说了,“优胜劣汰”是迟早的事。千万别想着“亡羊补牢”,说不定哪一次,所有的羊就都没了,就再也没有“补牢”的机会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