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荆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52家,年增长率30%,这些合作社发展状况如何?有何值得借鉴的地方?对此,笔者对荆门市5家合作社进行了重点调研,得到几点启示,以期对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启示之一:选举产生一个民主、务实、高效的领导班子是关键。
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成员由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大会选举产生,以服务社员、谋求全体社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对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在笔者调研的几个成功合作社中,都有一个经过民主选举程序而产生的管理机构,而且理事长大多德高望重,既是能人大户,又有奉献精神,这是合作社成功的关键。
京山增丰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邓志平,其所在村人均耕地不足0.7亩,接任村支书时村集体负债260万元,村庄经济凋敝、人心涣散。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邓志平带头尝试,发明节约土地、节约成本的大棚养鸡法,全村70%的农户加入合作社,户均纯收入4万元。合作社带头人大多担任过村干部,而且有过人的能力,最主要的就是有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
启示之二:正确处理与村两委的关系。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凡是与村两委关系处理得好,或者说合作社理事会与村两委交叉任职,则不仅有利于合作社的发展,更便于村庄治理。在京山增丰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由于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大多是现任村干部、养鸡大户或能人,这些人在村里有一定的威望和较好的群众基础。制度性权力和非制度性权力的结合,提升了村干部的威信。此前一度难以解决的问题,如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农田基本水利建设等问题,大多迎刃而解。
通过调研,笔者认为,村两委对合作社的帮助,重点应在以下方面:一是为合作社提供人才和组织支持。二是为合作社成立创造条件,发挥指导、监督作用。三是村两委、合作社干部要交叉任职,相辅相成。
启示之三:有条件的合作社要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成立合作社党支部不是法定条件,但从笔者调研的几家合作社来看,合作社党组织的作用不可低估。就笔者调研的5家合作社,有两家跨村庄经营的合作社成立了党总支或党支部。合作社党组织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对完善合作社的权力机制,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笔者认为,在合作社探索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有着深远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钱场养鸡合作社,每个党员都包联一个养殖小区或扶植几个养殖户,对愿意入会,但经济条件差的农民,帮助搭建鸡舍,并垫资种苗、疫苗兽药、饲料等费用。二是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组织支持。荆门雨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成立了荆门首家村级扶贫协会,设立扶贫基金,起到了扶贫助残的作用。三是加强了对合作社的民主监督和服务作用。党的组织监督理事会、监事会的运作,坚持民主决策,依法开展活动,防止少数人说了算。理事长潘栋梁认为,自从成立合作社党总支以后,他听到了来自党员和支部的大量批评,而这在理事会上是不可想象的,他以前在一家种鸡场和饲料厂担任技术顾问,监事会从未提出意见,但却受到党总支的强烈批评,他被迫辞去了这一职务。
启示之四:建立公共积累,应对各种风险,发展公益事业。
合作社法公共积累做了明确规定,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由于合作社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社员的预期行为,公共积累把普通社员与合作社利益“捆绑”在一起,实际上抵制了社员机会主义行为。其二,合作社要发展壮大,就必须从利润中提留一部分公共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用于集体福利支出。其三,合作社要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也必须要有公共积累。
启示之五: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是打破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分割,使农业变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实现农工商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在农资采购、集中销售、组织运输、加工、储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有组织经营,逐渐形成规模,渗透到产业链延伸过程中,形成产业体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户收入,带动农民就业。
京山钱场养鸡合作社为了解决禽蛋销售问题,引进两家禽蛋加工销售公司的加盟,解决了日产190吨鲜蛋的销售问题。针对鸡粪的污染问题,引进了3家有机肥厂。目前合作社已经实施种苗孵化、饲料标准化生产、淘汰鸡加工、鸡蛋冷冻和深加工以及包装、运输、销售等一体化生产,不断延伸了产业链。
启示之六:争取政府支持,用足用好国家各项优惠政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民治、民有、民受益”的自治性经济组织,但纵观各国的实践,合作社的发展并不排斥政府的积极作用,相反,政府的积极推动与支持是合作经济广泛、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就笔者的调查,政府对合作社的介入和扶持力度是很大的,一是在宣传和组织层面上,就笔者调研的几家合作社,几乎在成立之初都得到政府的舆论帮助和组织支持。二是在资金扶持上,笔者调研的合作社中,有4家获得政府资金的扶持,最多的京山钱场养鸡专业合作社获得各级各类资金190万元,最少的荆门雨淋合作社3万元。三是在教育培训上,由于人多地少,农民生产规模小,农户数量大,农民之间的合作难度很大,真正了解合作精神以及合作社的运作的农民较少,为此,政府几乎每年都要组织2次以上的合作社骨干培训。
启示之七:注重特色发展,打造知名品牌。
从笔者调研的几个合作社来看,大多数进入门槛低,科技含量不高,极易造成低水平的盲目竞争,面临极大的市场风险。为了规避风险,培育自己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合作社必须在“特”字上大做文章,“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即在特色产品、特定技术、特殊市场方面下工夫,形成他人不容易拥有的特色优势。(作者单位:荆楚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