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9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不合格储罐险酿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某化工厂采用储罐储存液氨,储罐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均符合要求。某日,液氯贮罐压力显示正常,储罐上的压力表、弹簧式安全阀、板式液面计等安全附件也都灵敏好用,未发现异常,可操作工李某工作过程中注意到有氨味,发现渗漏,李某觉得只是焊缝气孔渗漏,所以就只是将一块6毫米的胶皮栓把渗漏处压上,后发现氨味还是很大,仔细检查发现原泄漏处已破裂,立即停用,避免了一起爆炸事故。

  原因分析

  1、储罐制造过程存在缺陷。经检查发现贮罐有三处裂纹,两处是以丁字口为中心,向环焊缝接台线延伸;还有一处是在纵缝上,裂纹方向垂直于纵缝并向焊缝两侧的母材延伸。纵焊缝宽达42毫米,裂纹处曾返修过,但无资料可查;环焊缝内外表面成形不符要求、太窄太高,母材与焊缝无圆滑过渡,易促使裂纹扩展。人孔补强四角焊缝与中间环焊缝丁字口处靠得太近,使人孔补强圈上环焊缝承受很大的残余应力。有强力组装现象、有的裂纹边缘有明显的锤击印。制造厂未对丁字缝作射线探伤检验,并取消了整体热处理过程。

  2、存在应力腐蚀。由于返修、整形和焊缝过高而引起焊缝局部受力过大,在静拉力和介质作用下,破坏了表面保护膜,产生了应力腐蚀。

  3、企业对产品的安全检查力度不够,没有及时发现储罐存在的隐患。

  防范措施

  1、首先化工厂在选购储罐时应该要求制造厂认真贯彻有关制造方面特别是焊接质量方面的规定,保证质量,避免买到制造不合格的产品。

  2、储罐投用后,使用单位要定期进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切忌盲目蛮干,不按科学办事。(全 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