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信用社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非信贷资产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总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非信贷资产管理成为其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沿革、政策规定及管理习惯等原因,与信贷资产相比,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以外的资产,无统一、准确的概念称谓,无明确、清晰的管理职责,无规范、系统的风险管理。就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状况和水平而言,已与目前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形势极不相适应。
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管理中目前存在“重信贷资产管理,轻非信贷资产管理;重正常资产的常规管理,轻风险资产的清理处置”的现象。 笔者认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必须加强和改进非信贷资产经营管理,从而达到优化企业资产结构、保障企业资产安全的目的。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强化对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既是银监部门等外部监管部门的要求,也是农村信用社加快改革的要求,更是各社摸清家底、加强管理的要求。加强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既是落实监管部门有关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有力措施。
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应高度重视非信贷资产的管理,尽快健全和完善非信贷资产管理制度,在加强非信贷资产账务核算的同时,对其发生、运营、清收、处置的全过程进行规范,为防范非信贷资产风险提供制度保障。
明确管理职能部门。确定非信贷资产管理的专职职能部门,明确其管理职权和责任,对全行非信贷资产质量进行监测评估,规划非信贷资金的运用,承担非信贷资产的保全和增值责任。实行动态监测。对非信贷资产定期进行监测和分析,分析资产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准确把握资产的风险状况和预计损失程度,便于及时调整经营,保证资金运用效益。
基层信用社要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依靠市场谋发展,二是依托政策卸包袱。首先在完成财务计划的基础上,依靠自身经营业绩努力消化财务包袱;其次通过清理检查,剖析问题及难点,不断压缩低效无效资金占用;第三是加强内控制度,防止道德风险,对于内部案件垫款等可控内容,从源头上杜绝案件及损失性风险的发生。在积极处置的过程中,明确奖惩措施,多措并举,采取包括责任人清收、委托中介机构清收、招标清收等多种手段收回;在依靠本社内部力量清收的同时,积极依靠社会力量,尤其是要加强与政府和司法机关的合作,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总之,加强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其处置进程与基层社经营状况、区域经济环境和社会信用环境等息息相关,必须清醒认识到任务的艰巨性和深远影响,抑制金融资产泡沫膨胀,促进信用社稳健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