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下乡、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民安居工程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对农民增收和拉动农村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主线,在配合国家惠农政策实施的同时,各项业务也稳步推进,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截至8月末,该省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5740亿元,比年初增长17.2%;各项贷款余额4416亿元,比年初增长19.7%。其中,农业贷款余额2974亿元,较年初增加517亿元,同比多增258亿元。
推行联保模式
让农民贷款不再难
近年来,山东农信社把创新抵押担保方式作为改进支农服务的重要内容。在联户联保贷款的基础上,推出了“村大联保体贷款”业务,采取“大联保体成员联保+互助金担保”、“大联保体成员联保+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担保”等方式对参保农民发放信用贷款,将贷款额度扩大到10-30万元,利率低于一般信用户30%以上。与传统的5-7户联保相比,参保范围扩大到村,增加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担保,形成了农户、村委、担保体和农信社相互监督、共同促进的贷款投放新机制,适应了农民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要求。
莘县位庄村农民王爱国以前家里种小麦,一年下来刚够全家人吃饱肚子。2007年,他加入莘县丽艳香瓜合作社,并在合作社的担保下贷款建起了香瓜种植大棚,如今年纯收入4万元。
近年来,山东农信社还陆续推出了担保基金担保、经济林权抵押、养殖水面抵押、农业龙头企业为连带农户担保等多种贷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抵押担保难”问题。
项目+资金+技术
铺就农民创业路
为帮助返乡农民工尽快走出困境,山东省农村信用联社下发《关于开办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的指导意见》,对返乡创业农民工实行评级授信,专门开辟贷款“绿色通道”。同时,适当放宽贷款额度,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借款人,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创业能力强、创业项目好的借款人,贷款额度可放宽到80万元。贷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利率比其他同期限、同档次贷款优惠10%以上。平邑县孙家庄村民咸西昌返乡后,当地农信社支持其建起了800平方米的鸡棚,现在咸西昌养了3茬、合计3万只三黄鸡,年净赚两万元。
山东农信社还聘请种植、养殖大户以及技术能手对返乡农民工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与农技等部门协调开展“送信息、送科技下乡”活动,加强对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为他们提供生产经营、商贸流通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淄博市农信社积极与劳动就业部门联系,组织返乡农民工到各类实践基地培训学习,提高了返乡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山东省农信社还与团省委合作,开展了“青春建功新农村——百千万农村青年创业计划”活动。以提供小额信贷和项目扶持为有效形式,为广大农村青年自主创业、增收、成才提供资金扶持。截至目前,共支持11234人自主创业,发放贷款10.5亿元。与省妇联合作,开展“信贷助推百万农村妇女创业行动”,帮助农村妇女选择致富项目。截至目前,该省农信社累计发放此类贷款6.6亿元,扶持11102名农村妇女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落实惠农政策
开启农村消费市场
高东亮是广饶县广饶镇人,他一直梦想让全家人住上楼房。广饶农村合作银行推出的农民自建房贷款让他的心愿变成了现实。该行经过调查为其发放贷款证,授信50万元。如今,高东亮全家住进了300平米的三层小楼,日子越过越红火。
高东亮的安居乐业源于党和政府对“三农”的高度重视,以及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的大力支持。山东农信社出台了《农民住房贷款管理办法》,规定农村住房贷款的额度原则上不超过建房或购房总价款的60%,贷款期限延长至10年,并给予优于同期同档次农户生产经营性贷款利率10%以上的优惠。
为配合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山东农信社推出的家电下乡贷款也在全省迅速铺开。潍坊市联社探索推出了“341”模式发放家电下乡贷款。一方面对家电销售商进行流动资金支持,确保下乡家电配送到位,另一方面对农户办理“家电下乡”消费贷款实施四项优惠政策,并利用惠农“一本通”,确保财政补贴资金发放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