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横行阻碍行业发展
我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出现安全技术防范产品,发展到目前已有10大类100余种产品,在商用和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近年来,安防市场迅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但良好的发展氛围也滋生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市场销售一些偷工减料,价低质劣的“山寨”产品,严重扰乱了安防产品市场秩序。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于2002年4月发布视音频压缩板卡DS-4004M,同年9月就被大规模仿制,侵权仿制的厂家多达6、7家。从2002年9月到2003年10月短短一年时间,这一个型号侵权仿制产品的销售额就达上亿元,给海康威视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2008年4月,摩托罗拉在华赢双向对讲系统专利侵权案;2008年10月,“哮天犬”遭遇“李鬼”;2009年3月,深圳深艾普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打假公告;2009年3月,TCL发布《TCL监视器产品商标被侵权的严正声明!》;2008年10月,浙江大华发布《浙江大华产品打假公告》……“山寨”产品的大面积出现无疑给生产商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严重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主管部门热度不高
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是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安全技术防范产品质量国家监督管理工作。公安机关是安全技术防范工作的主管部门,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指导下,具体负责安全技术防范产品质量行业监督管理工作。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行业协会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尽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山寨产品还是防不胜防。
跟一位在安防打假行业内工作了很久的工作人员聊天,他抱怨说,不是他们不愿意打,而是因为打假真是过关斩将,很折腾,甚至折腾了半天还没效果。
首先打假一定要有经济支撑,包括清理一些大型窝点等,可他们的费用支出有严格的限制,正常支出根本不足以用来打击市场上满目的山寨产品。可如果向企业寻求资助,又有乱收费之嫌。因此他们有时是想做又没能力去做。而且就算他们抓到了制假的人,在处理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拨又一拨说情的人,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由于有地方保护主义的思想根本不会配合,这让他们难免会得罪人,甚至遭到报复,严重影响了他们打假的积极性。另外那些买到假货个人和企业也往往会因为害怕报复不愿意提供相关的证据,这更让打假工作难上加难。
生产企业力不从心
山寨横行最直接的影响者就是生产企业本身了,企业也想自己打假,但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正规企业在发现假冒产品后,一旦要走上法律维权的道路,就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搜集相关证据,需要支付相应的法律成本,需要一趟趟奔波于企业与法院之间,从起诉到判决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即使最终胜诉,所得到的赔偿也弥补不了付出的成本,还往往遇到侵权商家拒不支付赔偿的事情。而且安防产品有一个特性,就是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往往是官司胜诉了,被仿冒的产品也被淘汰出了市场,真是得不偿失。深圳智敏公司在打假是就碰到了这种无奈的情况,他们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打官司,起诉一家名为“迪信”的仿冒他们公司矩阵主机产品的企业,虽然官司最终胜诉了,但是法院只判决迪信公司赔偿2万余元,远远低于他们打官司所花费的成本,而且这2万余元后来也没有拿到手。
不过虽然企业打假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还是有一些正规企业积极参与了进来。浙江大华就专门成立了打假专案小组,该小组全权负责公司的打假工作,包括调研取证、联系并配合当地执法部门进行打假。同时公司还借助行业媒体进行宣传,在行业的主流杂志上刊登了打假广告,呼吁客户通过正常的渠道购买大华的产品,对山寨产品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打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一个企业、一个部门就可以做好,需要全行业及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联合起来行动。只有主管部门全力出击,生产商不做假货,工程商不用假货,经销商不卖假货,安防市场才可能规范有序地健康发展。(张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