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9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财政惠农政策助推广西农业产业化

□ 本报驻广西记者 袁林寿 甘剑伟

  2002年开始,广西财政逐年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据了解,从2002~2008年,广西财政通过专项安排、整合部门、市、县专项等方式,共筹措安排资金11.24亿元,成为广西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的助推器。

  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到目前为止,广西共有产业化经营组织9512个,是1998年的2.6倍;龙头企业5876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113家,10亿元以上7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1350家;各类产业化组织固定资产总值324亿元,是1998年的2.55倍。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种植业生产基地面积2669万亩、牲畜饲养量1660万头、禽类饲养量4.1亿只、养殖水面面积80万亩。

  在抓好糖料蔗、水果、蔬菜、生猪、家禽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广西重点培育壮大粮食、桑蚕、食用菌、中药材、香料、花卉、草食动物、牛奶、优质水产品、商品林等十大农业新兴优势产业,产业聚集效应逐步增强。

  广西糖料蔗、水果、蔬菜、粮食四个产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甘蔗、桑蚕、商品林、香料、木薯、奶水牛等产业总量居全国第一,罗非鱼和对虾产量在全国列第二,荔枝、龙眼和香蕉产量也是全国第二,中药材品种位居全国第二位。产品影响力不断增强。广西糖价已经成为中国糖价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在国际糖业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大大提升。

  品牌效应也不断提升,广西获绿色食品认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3家、产品180个,广西区和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共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名牌农产品8个。 

  在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带动下,广西农村合作化程度也逐步提高,“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不断发展。目前,广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700多家,认定“合作之星”的有53家,会员约100万户、辐射带动140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涵盖种、养、加、销等领域,涉及水果、蔬菜、桑蚕、食用菌、畜牧、水产、林产等20多个产业。

  通过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理念,广西财政采取了“二次返利”、“价格联动”、“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合作社+农户”、“专业市场+农户”等多种灵活的扶持方式,强化了农业产业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加农民收入。

  2008年起广西结合实际,创新性地开展“龙型增收工程”活动,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和广西区级重点龙头企业全面推行“订单农业”。一年来,“龙型增收工程”共推广新技术183项,培训农户205万人次;订单规模723万亩、4.3亿头(只),同比增长21%、43%;订单户144万户,同比增长23%;订单收购金额184亿元,同比增长48%。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