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银行业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深入,一些案件相继浮出水面,其中不乏大案要案,而这当中最引人注目而又最令人痛心的是金融高管人员的接连出事。为什么金融高管会成为“高危俱乐部”的成员?这说明外面的世界诱惑太大,也说明部分高管人员的道德风险很高,同时,也表明了金融机构对高管人员的培养、评价、选任、监督等环节存有缺陷。但就高管人员自身而言,如何提高素质,增强自身免疫力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结合目前各机构正在深入学习的科学发展观,笔者认为,金融高管当前要抓紧炼成“三昧真火”:真知、正气、真情。
怎么炼?
多读书,少应酬。现在我们经常听到一些高管人员在喊工作忙,那么他们究竟在忙些什么呢?有人戏谑地说,开会、吃饭、用权、睡觉。虽然,这样说有点片面,然而,无风不起浪,无人敢否认这其中的问题所在。有人可能会喊冤,“我也是被逼的,现在感情是喝酒喝出来的,关系是跑动跑出来的,只有‘书呆子’才自命清高。”这话很有市场,社会“杀伤力”也很强,很多人不自觉地成了这声呐喊的忠实执行者,这是一种悲哀。说实在的,作为一名金融高管,有时候为了工作需要与方方面面的单位接触,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适当应酬一下也无伤大雅。但如果沉溺其中,以应酬代替学习,以应酬代替调研,以应酬代替思考,那就很危险了。这样的高管人员虽然看起来八面玲珑、人缘很好,实则已经“中毒”,身心俱被“掏空”。
多修身,少矫情。 修身、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基础。金融高管应该是组织中的佼佼者,而不是旁观者,心为民所想、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他追求的是公权、关心的是民情、服务的是大众,这才是当之无愧的“人民公仆”。可有些同志的“官气”太足,甚至身上还沾了点“匪气”,“傍大款”乐此不疲,用公权“暗渡陈仓”,这是很危险的。“远华走私案”和“国美黄光裕案”毁了多少人,这不仅仅是制度的漏洞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些人的“定力”出了问题,价值观出了问题,理想、信念出了问题。人难免有私欲,但关键是要清醒地认识到该如何正确处理。当公情和私情发生矛盾的时候,作为金融高管,应该懂得自律、懂得放下、懂得孰轻孰重。作为一名金融高管,手中握有一定的实权,自然是“糖衣炮弹”轰炸的对象,应该慎之又慎,如果把握不住自己,就很容易“出轨”。高管人员出事往往从滥用职权开始,自以为“手眼通天”可以为所欲为,实则玩火自焚。
多务实,少折腾。目前,各单位都在强调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目的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作为金融高管,自然要带头践行,要尊重实践,尊重规律,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就拿现在来说,受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实体经济。如何化危为机,度过“寒冷的冬天”,迎来“发展的春天”,这是摆在金融高管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如果他们对当前的风险一无所知,那是无知;如果他们对当前的风险熟视无睹,那是无心;如果他们对当前的风险无所作为,那是无能。现在国家审时度势,出台了“一揽子”刺激方案,如何落实好、执行好是关键。他们应该沉下身去调研,静下心来思考,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少忽悠、少作秀、少折腾。否则既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也得不到群众的拥护。可遗憾的是,一些金融高管为了追求个人政绩,考核脱离实际,用人随心所欲,管理与风险脱节,自以为魄力惊人,实则害人害己,带坏了队伍,败坏了风气。
当然,除了金融高管们自己要全身心地投入外,还需要组织和群众们的监督,将自律和他律有效结合,这样一来,高管们才能早日炼成抗腐防变的“三昧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