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10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调整经营战略 从资本困境中突围

□ 张军印

  农村信用社经过近几年的改革,经营管理逐步与专业银行接轨。当前,农村信用社遇到的最突出矛盾,就是资本约束。在资本硬约束的前提下,习惯于追求规模扩张的农村信用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一方面,规模快速扩张和不良资产形成巨大的资本缺口,另一方面资本补充受到多种因素限制。

  面对资本约束与资本困境的严峻形势,农村信用社必须要及时实施经营战略的调整,找到应对资本约束的办法。应对资本约束,实施经营战略调整,最大的障碍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于农村信用社内部:传统的经营理念,固化的经营方式等,已成为阻碍农村信用社实施战略调整的重重障碍。然而,摆在农村信用社面前的,已经不再是想不想调整,要不要调整,和愿不愿意调整的问题,而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必须实施战略调整。

  强化资本约束的理念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者没有资本概念,更谈不上对资本的管理。但当农村信用社逐步改制成农合行、农商行之后,当农村信用社将直接面对来自农行、邮储和村镇银行的竞争之后,强化资本约束理念就成为当务之急。

  作为管理者需要认清,银行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会遇到各种风险,风险意味着可能的损失。在现代银行管理理论和实践中,银行的经营损失分为三大类,即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异常损失。任何一类损失,银行都必须实施有效覆盖,才能保证银行的生存发展。对银行预期损失,通常是通过合理的风险定价和充分的损失准备来覆盖;对异常损失,虽然概率很小,但往往具有较强的破坏力,这要通过危机处理模拟方式进行防范,而无法用资本来覆盖;对于非预期损失,即超过预期损失的部分,必须用资本去覆盖,资本是银行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最后的手段。即银行在用尽了其他手段,仍不能有效覆盖实际发生的损失时,最后只能和必须运用资本来补偿,而一旦资本也不能补偿,银行则将面临倒闭。而用以覆盖风险资产的资本,就是通常所说的风险资本。

  要使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者充分地认识到,农村信用社的风险资产是需要有资本去覆盖的;而资本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有限的;只有注重研究和探索,降低资本覆盖,才有可能去最大限度推动发展的规模,这也就是资本的约束所在。

  提升资本管理水平的对策

  应对资本约束的挑战,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努力开拓中间业务,实现收入多元化的战略调整,最终都要以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支撑。农村信用社要实现与现代银行接轨,最重要的就是管理的接轨。

  对策一:建立与资本约束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农村信用社现行的管理体制是在传统经营模式下建立起来的,其主要特点,突出以县级联社为法人的组织体制,县级联社主要负责区域市场的营销和管理。这种管理体制的优势,在于权、责、利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充分调动县级联社的积极性;但是也存在层次多,容易导致传导机制的不畅,不利于根据农村信用社统一的战略意图优化资源配置的缺陷。

  近年来,从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来看,其组织结构是逐步减少管理层次,管理实现扁平化。目前,商业银行已基本上实现了扁平化管理,采取大总部、大部门、小分行的架构,将多数业务集中到总行部门完成;在总行部门集中主要的专业人员,有利于整合和优化各种资源优势,实现细化分工,提升专业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地进行资本风险的合理配置和管理。但是,任何管理体制都会存在两面性,尤其是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地域经济差异性大,加上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不能不使扁平化管理体制的实施受到影响,同时,现有管理水平、管理能力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个业务的发展。

  借鉴国内外银行业务集中管理的经验教训,农村信用社要稳步实施管理体制改革,改革的方向要在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市场营销,有利于风险控制的前提下,逐步分业务条线建立垂直化、扁平化、专业化的组织架构,实现业务条线管理和县级联社区域管理的矩阵式管理方式。同时要明确强调,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要进一步从整体上加以设计,制定总体方案,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对策二:完善与资本约束相适应的考核机制。

  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是确保经营战略意图得到贯彻实施的重要保障,农村信用社必须要适应资本约束的要求,按照“利润无限制,资本有约束”的指导原则,对现有的考核机制进行改革。

  科学的考核机制,是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严密的体系。在资本约束和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科学的考核机制,应当有利于引导资产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低成本消耗业务的发展,提高非利息收入的比重。在商业银行的实践中,经过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利益率综合指标被认为在考核体制中可以起到核心作用。围绕着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这个核心,农村信用社可以对各项业务和各个层面的风险收益进行综合衡量和比较,从制度上对基层社以高风险资产去追求收益的冲动进行抑制,强化各级农信社对风险资产的自我约束。

  对策三:加快与资本管理相配套的技术改进。

  管理技术不仅仅是狭义上的电子技术,而且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先进的管理技术,是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结构调整、流程再造的依托和基础,实施量化分析,是提升管理的重要手段。对风险的量化管理,恰恰是农村信用社的软肋所在。鉴于此,农村信用社要加大与相关科技公司的合作,引进商业银行成熟的客户信用评级系统,确保信用风险的科学量化与有效控制。针对管理的需要,在改革的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可逐步开发或引进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科学地量化市场风险及市场风险资本;开发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系统,合理地分摊经营成本。上述系统的全面投入实施,不仅有利于农村信用社科学量化风险资本,建立更为合理的风险收益评价机制,进一步提高以资本为核心的经营绩效;而且有利于资产负债业务的合理定价,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和风险防御能力。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