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历史,信用代办站的贡献不容置疑。信用代办站作为农村信用社联系农民的重要纽带,在一定时期内为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发放、收贷、收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化,信用社代办站相继退出历史舞台,也由此引发了诸多问题。
撤站代办员思想存在抵触和背离。农村信用社在撤销信用代办站时,由于没有提前做好代办人员的思想和安置工作,致使这部分人员对信用社有抵触情绪,在群众中造成了一定的反作用,给信用社业务经营造成了某种程度的负面影响。贷户也因为缺少代办站人员的指引和介绍,其还贷意识也就相应的削弱了,导致一部分信用程度较好的贷户,也不再主动还款或拒绝还款,甚至不认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信贷人员减少使清欠工作难以到位。撤站后,接手原信用站代办工作的信贷员往往遇到人生地不熟的问题。而客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又极大地增加了信贷人员的工作量。目前信贷员的大部分时间、精力都集中在自己经放的贷款上,已经顾不上催要原信用代办站发放的贷款。
宣传没有到位使群众对撤站产生误解。广大农户大多比较保守,通过电视、条幅等宣传效果也可能不如信用代办站人员去和群众直接沟通或以口相传的效果好。撤站前,工作没有做到位,撤站后的宣传工作开展的也不太深入,与农信社在职职工接触的少。这段空白甚至造成了不信任,他们认为,贷款一旦归还,要想再借贷可就难上加难了。对这部分贷款的落实、催要也就更困难。
也正因此,农信社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积极做好撤站后遗留下的还款工作。
(一)对被撤销代办站人员进行安抚,化干戈为玉帛。信用代办员与信用社一起风风雨雨走过了几十个春秋,从感情上有点难舍难分,正当他们以社为家、兢兢业业地工作时,突然撤站离开了心爱的工作岗位,赋闲在家,这就容易形成极大的心理落差,由此产生对信用社不满情绪。农信社应该理解并化解矛盾。平时要多与他们走动沟通,抚平彼此间的裂痕,这对落实催要贷款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充实信贷人员,落实贷款管理。充实信贷人员,缓解目前信贷岗位的工作压力,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营造出宽松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感觉到,现在的工作量不是那么大,不是那么可怕,并能够主动抽出时间对原信用代办站人员发放的贷款进行落实和催收。另外,建议信用社对原信用代办站发放的贷款进行区域划分,合理分割给信贷人员管理,避免出现贷户在各个信贷员中交叉出现,给信贷员的清收带来诸多不便。
(三)加强员工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工作质量的好坏,工作效率的高低,是由职工整体素质所决定的,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关键是职工素质的提高,这一切都是要通过培训才能实现的。信用代办站的撤销,对信用社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作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信贷人员必须重新找准自身的工作定位,积极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加强对新业务知识的学习,才能高质量的管理好信用代办站发放的贷款。
(四)宽严并济,调动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为调动信贷人员积极性,对信贷人员应实行宽严并济政策,在待遇上予以照顾和激励,使其安心工作,减少不满情绪。建议出台奖励激励政策,信贷人员入千家行万户,不仅耗费体力,而且付出成本,应相应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信用社对每个信贷员所辖的贷款户要建立专门的工作台账,及时记录掌握贷户情况和信贷人员催收情况,并以此作为信贷人员的工作考核依据。一改过去那种只重工作结果,不重工作过程的考核办法,将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考核相结合,并适当加大工作过程考核的分量,从而有效地调动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