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具有天然氧吧之称的四川蒲江,绿意更浓。
10月29日—31日,来自全国各地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企业、科研院所、茶叶社团、茶产地政府的代表共计600余人齐聚蒲江,出席2009第五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共商中国茶产业发展大计。
本届年会以“合作、生态、发展”为主题,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联合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浦江县人民政府等协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主任刘环祥、四川省副省长钟勉、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成都市委常委文登来、浦江县县长刘兵等领导出席年会开幕式及相关主要活动。大会对2009年度重点产茶县、中国特色产茶县、2009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2009年中国茶行业年度经济人物,以及获得第二批中国茶叶行业信用等级的企业进行了表彰、授牌,并授予浙江建德市为“中国有机茶之乡”。
年会内容丰富,亮点纷呈。推出了《2009中国茶产业发展报告》,特邀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先德做了《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形势和应对措施》的专题报告,举办了茶业发展论坛会,召开了产销对接会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第四届第三次理事会,组织与会代表参观了蒲江县成佳镇茶产业情况和都江堰向峨乡地震灾后重建情况。
科学兴茶 专家把脉开方
连日来,蒲江喜气洋洋。年会在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的基础上为茶界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为到会的代表们提供了切磋技术、寻找商机、启迪思路的机会。怎样调整产业结构、创新产品和开拓市场?专家们的观点引起与会者的关注和极大兴趣,从中受到不少启发。
李先德研究员的报告介绍了我国出台的农业政策要点,通过各种详尽的数据,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业的经济形势,并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目前中国茶叶出口量占生产总量的1/4的原因,与“中国茶缺少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茶叶定价权、出口市场主要在购买力不强的亚非市场、部分国内茶叶出口企业缺乏自律”有关。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家张义丰提出茶旅一体化是茶产业与旅游及相关配套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他认为,新时期,茶旅一体化处于提升阶段,激活茶经济是提升茶旅一体化的前提。根据国内外茶经济的发展大局,结合国内茶经济现状及资源概况,从空间上可将我国茶旅一体化发展的局势分为“优化区域、重点区域、一般区域和补充区域”。促进茶旅一体化的发展,要在创新发展模式、完善规划体系等方面采取措施。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学科带头人刘仲华教授指出了传统茶叶领域产品创新的突破口,这就是以健康为卖点的功能型新产品的开发、以品质为卖点的风味型新品开发和以外形为卖点的方便型新品开发,他认为中国茶叶还有巨大的内销市场拓展空间。
产业参观 蒲江雀舌飘香
蒲江在公元554年建县,距今已有1450余年的历史,史称广定县,公元601年改为蒲江县并沿用至今。
蒲江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地貌以浅丘为主,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48.31% ,享有“绿色蒲江,天然氧吧”美誉。
蒲江是国家茶叶标准化建设示范县、全国三绿工程茶叶示范县、四川省出口茶叶示范基地、成都市茶产业牵头县。
目前,全县有茶园面积15万亩,茶叶加工农业产业化省、市级龙头企业6家。2008年10月30日,“蒲江雀舌”以其色翠、香高、味醇、形美的独特品质和全国商品性名茶最适宜产区的独特地域优势,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技术审查,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9年,茶叶产量9000吨,涉茶产值6亿元。
会议组织代表参观了位于蒲江成佳镇的绿昌茗茶业公司、嘉竹茶叶公司、同心村茶园和雀舌长廊。现代化的生产线,规划整齐、管理出色的茶园和可以品茗的川西民居连成的雀舌长廊,加上成佳镇境内茂林修竹中的茶马古道,构成了蒲江的一条茶旅游风景线。
置身于成佳镇,不少代表感慨:将生态优势与茶产业资源优势相结合,以景观改造农村,以文化润色茶产业,为茶农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增收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