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11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伊万老人的下午茶

□ 高万红

  几年前,从台湾电视上看到连战偕同夫人访问大陆时,幽默和快言快语的台湾主播说了这样一句话,不禁令我捧腹。“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不到上海,不知道钱少。” 或许是自嘲的心态吧,不过这样的一句话,倒不禁令我想起在俄罗斯“寻茶”的经历,的确不到俄罗斯,还真不知道,在中国“品”了几千年的饮中珍品,原来还可以形成这样一种独具特色的俄式“茶文化”。

  两年前到伊万老人的农庄做客,平生第一次享受“俄式茶文化”的熏陶,让我终生难忘。同伊万老人的相识极其偶然。那天和朋友走在俄罗斯小城的街头,欣赏着不同与国内大街上“火柴盒”样的俄式建筑。那天,正当全神贯注之际,突然一双有力的大手伸到我的眼前,一句生硬的汉语,“中国朋友,你好!”我马上转头来看,原来是一位高大却略显消瘦的老人站在眼前。

  看着眼前这位真诚的俄罗斯老人,我和他攀谈起来。原来老人叫伊万,当年曾经是前苏联援建中国的专家,在中国生活多年。他说,至今他的心里仍然念念不忘在他年轻时,曾留下过深深足迹的那个伟大、神秘的国度。于是,在伊万老人盛情相邀下,第二天下午,我们来到他位于洁雅河畔的别墅式的“田园”小屋,在这里享受了俄罗斯人常邀好友做客时说的“请来喝杯茶”的盛情,体会到了像伊万老人这样的俄罗斯人的淳朴与真诚。

  伊万老人自豪地说,他受俄罗斯“茶文化”耳濡目染的熏陶,并不是在出生之后,这种熏陶恐怕是与生俱来的。据他所知,无论是他的父亲,还是他的祖父从小时便都与茶为“伴”。客厅的小桌上摆放着精致的球形“茶饮”。这是那种俄罗斯人所用的老式茶炊,就是喝茶时用的装有把手、龙头和支脚的“烧水壶”。大多数的茶炊上都会刻着“火旺茶炊开,茶香客人尝”,或者是“茶炊香飘风行客,云杉树下有天堂” 这样诗一般优美的词句。

  今天,年轻的俄罗斯人为节省时间,追求效率,享受现代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在日常饮茶时,他们中有大部分人很少用古老的“茶饮”,取而代之的是“电茶炊”。电茶炊与那天伊万老人家中的“老式”的茶饮不同,它没有老式茶饮的盛木炭的直筒,它的功能基本上就是单一烧开水的作用了。现在俄罗斯人饮茶,较之过去的确简单许多。他们先是用瓷壶泡茶叶,几分钟之后,把泡好的浓茶叶倒入杯中,再从电茶炊里把煮开的水接入杯里,这样就可以饮茶了。在日常生活中,虽然饮茶的方法简约化了,但是每到盛大的节日或家庭聚会、亲友来访时,他们还会尽最大努力展示着家中的老式茶饮,他们还会把老式的茶炊摆放出来,邀请家人和亲朋至友“围着茶炊饮茶”,以显示自己家族的深厚的茶文化,显示着自己一脉相承的饮茶历史,这在俄罗斯人看来是很值得炫耀的一件事。

  一般认为,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是在1638年。当时,俄国贵族瓦西里·斯塔尔可夫奉沙皇之命赠送给蒙古可汗一些紫貉皮,蒙古可汗回赠的礼品是大约64公斤的茶叶。很快,这种首先得到了沙皇青睐的“饮品”,也迅速得到了俄国的王公贵族们的赞许。然而,又有一种说法,在比1638年还早七十年的1567年,有两位曾经来过中国的哥萨克首领回到俄国之后,就曾将“中国茶叶”这种不知道名字的、稀奇的“宝贝”介绍给身边的人们。但是他们对茶的“追捧”,并没有吸引当时的俄国沙皇和王公贵族们,也就没有引起更多人注视的目光。后来的康熙年间,中俄两国签订了俄国从中国长期进口茶叶的协议,但是由于路途遥远等种种原因,在一段时间里,茶在俄罗斯始终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直到一百多年后,“茶”才真正走进俄国人的寻常百姓家中。

  那天,在伊万老人的家里,在我的提议下,我们把茶桌从屋里挪到伊万老人家的庭院里的葡萄架下。饮茶与聊天,抒情与闲谈,谈话之间,伊万老人用茶炊熟练地为我们煮着红茶。伊万老人端到桌上来的茶杯很小很精致,如同我们在中国平时喝白酒用的小酒盅。于是我们三个人借着葡萄叶缝隙间倾泻下来的阳光,一起忘我地品茗陶醉。此时两种不同的文化,透过穿越历史的缕缕清香,透过对古老文化的热爱与挚诚,在进行着深刻的交流和沟通。

  事隔多年,我依旧记得当时的情景,这也是我在异国的土地上第一次体会到了“茶不醉人,人自醉”的滋味。茶桌、茶饮、茶具,田园、村庄、美丽的洁雅河……极具俄罗斯风格。格鲁吉亚红茶的缕缕清香,扑面入鼻,与庭院中浓浓的绿色交相辉映,馨香之气连同脚下的石子小径,远远地把我们的思绪带向了缥缈的天际。这让我想起一首描写俄罗斯人相聚围坐饮茶的诗句:“天色转黑,晚茶的茶炊。闪闪发亮,在桌上咝咝响,它烫着瓷壶里的茶水;薄薄的水雾在四周荡漾。这时已经从奥尔加的手下斟出了一杯又一杯的香茶,浓酽的茶叶在不停地流淌……”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