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11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棉价一年涨幅达50%


  据《证券时报》 在过去的12个月里,棉市异常火热。自5月22日以来,国储棉的几场竞拍竞争激烈,价格越拍越高,招拍的棉花也屡被一抢而空。与此同时,棉花价格也水涨船高,棉花期货价格持续上涨,自2008年11月以来涨幅已逾50%。 

  11月3日,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1005合约以14870元/吨开盘,以14890元/吨收盘,较2日结算价上涨35元/吨。由于对国内棉花消费量低估,又没有增发滑准税进口配额,从2008年11月到2009年11月,国内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从最低10080元/吨暴涨至最高14970元/吨附近,涨幅达50%。 

  近几年,国家棉花的种植面积持续下降,今年产棉面积同比减少12%。中国棉花协会等机构普遍预计,今年全国的产棉量将减少10%以上,供需缺口近200万吨。面对着棉价的上涨,国家有关部门已开始加大抛储力度。目前第二批抛储计划已经完成,成交均价继续上涨,新增抛储计划初步落实。 

  统计显示,截止到10月30日,一、二批累计成功抛售储备棉213万吨,然而,旨在缓解市场供给紧张的国储棉价格也从抛售之初的13200元/吨上涨到15000元/吨左右。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已发布公告再增加50万吨抛储量,但具体时间与相关细则还有待确定,市场人士大多认为50万吨抛储量不足以弥补市场缺口,购销双方在皮棉现货市场上的观望心理加重,在相关政策尚未正式出台之前,郑棉市场投机加剧。 

  除此之外,影响棉花价格的还有国际棉价。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进口国,进口量约占消费比例的25%。目前,国际棉市同样面临着减产威胁,近期纽约期货市场的棉花价格持续走高。这将对国内棉花价格未来的上涨提供支撑。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进口棉大部分品种到港报价仍保持稳定,仅印度棉和澳棉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短期内选择不发放配额,可能造成纺织厂近期很难大批采购外棉,因此外棉走势的决定因素将继续和美元走势和外部市场环境有关。( 魏曙光)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