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11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第三批储备棉轮出:倾向于保持棉花生产的可持续性

□ 本报记者 吉宝飞

  为满足纺织用棉需要,稳定棉花市场,国家继续出库销售50万吨储备棉。自2009年11月20日起,通过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公开竞卖。其中2006-2007年度收储的棉花36.1万吨,2008年度临时收储的棉花13.9万吨。此次轮出的2006-2007年度储备棉,竞卖底价为12900元/吨(标准级,下同);出库销售的2008年度临时收储的棉花,竞卖底价为13000元/吨。2006-2007年度储备棉由中国纤维检验局组织实施出库公证检验。2008年度临时收储的棉花不再进行公证检验,按入库时原检验结果挂牌交易。2006年度储备棉中按批公证检验棉花以公定重量竞价结算,仪器化检验棉花以净重竞价结算。2007、2008年度储备棉以净重竞价结算。

 

  11月24日计划抛售2006、2007年度储备棉18124吨,全部成交;平均等级3.85,较23日低0.06,平均长度29.02,较23日低0.01;加权成交价15352元/吨,较23日涨32元/吨,折328级成交价为15585元/吨,较23日涨61元/吨。

  这是自国家抛售第三批储备棉以来的第三个交易日,抛售棉花全部成交、价格持续上涨,足见当前棉花市场资源相对紧缺,用棉企业需求相对强劲。第三批储备棉的轮出对缓解纺织用棉需求量,也仅仅是杯水车薪。

  自10月30日第二批储备棉抛售结束,时隔半月之久,11月19日,国家发出通知,为满足纺织用棉需要,稳定棉花市场,继续出库销售50万吨储备棉。由于此通知早在业内预料之中,对市场并没有形成利空影响;相反,从第三批储备棉出库销售情况可以看出,其更进一步助推了棉价的持续上涨。而通过对比前两次抛储不难发现,第三批国家储备棉轮出倾向于保护棉农利益,保持棉花生产的可持续性。

  11月24日,储备棉投放数量较23日增加了2000吨左右,但竞拍的激烈程度并没有因此而缓解,竞拍企业反而较23日增多,导致价格小幅持续上涨,折328级成交价为15585元/吨,较当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14543元/吨,高1042元/吨,与第二批储备棉抛售最后交易折328级成交价比,高1373元/吨,而最高竞拍价达到15900元/吨,较23日最高竞拍价高190元/吨。

  23日,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再现久违的全线涨停,主力合约盘中高开高走,收盘上涨625元,收于每吨16190元,创下2008年3月初以来的近21个月新高。

  抛售储备棉,是国家平抑棉价,调节国内棉花市场的手段之一,其宗旨是维持棉花市场的稳定,满足纺织用棉需求。然而,从第三批储备棉抛售情况可以看出,竞卖价格拍得很高,也进一步刺激了棉价暴涨。

  分析第三批储备棉抛售通知不难发现,第三批储备棉抛售更倾向于维持保护棉农利益,保持棉农植棉积极性,维持棉花生产的可持续性。

  一方面,第三批储备棉竞拍底价上升。第一、二批标准级2008年度储备棉调整竞拍底价均为12600元/吨,第三批的2008年度临时收储的棉花竞卖底价为13000元/吨。竞拍底价上调了400元/吨,显示国家对可接受皮棉价格的底线在提高。

  另一方面,国家只采用单一的抛储政策,并没有同时采取发放棉花进口配额的措施,显示了国家更注重保护棉农利益,保持棉农植棉积极性,保持棉花生产的可持续性。根据USDA11月月报,中国棉花2009/2010年度产量在685.8万吨,同比2008/2009年度减少了113.3万吨,下降了15%。而国内纺织行业形势逐渐好转,棉花消费量同比小幅增加。国家只是采用单一的抛售政策,并没有配合增发进口配额的方式,更多是注重保护棉农利益,保持棉花生产的可持续性。因此,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棉花价格仍有望保持在高位区间运行。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