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今年前3季度我国进口棉花107.8万吨,价值14.2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39.1%和51.9%,进口均价每吨为1314美元,下降21%。
前3季度我国棉花进口有4点
9月份进口价格成年内新高
第一,9月份棉花进口量持续回落,进口均价创年内新高。进入下半年,我国棉花进口量呈现逐月回落走低的态势,其中,9月进口量回落至10.2万吨,同比下降20.8%,环比下降6.9%。与此同时,棉花进口均价自5月份跌至年内最低后,开始持续回升,9月份进口均价每吨回升至1462美元,同比下跌14.6%,环比上涨1.4%,为今年以来的最高值。
第二,加工贸易进口微幅增长,一般贸易进口大幅下降。今年前3季度,我国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棉花43.4万吨,增长1.5%,占同期我国棉花进口总量的40.3%;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棉花28.7万吨,下降53.2%,占26.6%。
第三,国有企业为进口主力,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口降幅明显。今年前3季度,我国国有企业进口棉花34.2万吨,下降29.7%,占同期我国棉花进口总量的31.7%;集体企业进口28.7万吨,下降28.7%,占26.6%;私营企业进口24.3万吨,下降54.8%,占22.5%;外商投资企业进口20.6万吨,下降40%,占19.1%。
第四,美国为最大进口来源地,自印度进口降幅近8成。
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
对进口棉需求或将增加
棉花市场存在以下两点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一,国内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对进口棉的需求或将增加。8月下旬至9月上旬黄河及长江流域连续出现灾害性天气,棉花产量和质量受到不利影响,国内棉花减产已成定局。今年10月中国棉花供需缺口达54.4万吨,1月—10月的累积缺口扩大至近200万吨。目前市场上的新棉水分高、等级低,且现有资源偏紧,而外棉具有明显的价格和品质优势,棉纺企业对外棉的进口需求或将进一步增强。
第二,国内棉价持续走高将影响下游纺织行业。在棉花减产、棉农惜售、棉纺企业积极抢购和美元贬值、通胀预期等多重因素刺激下,国内棉价持续上扬,棉企对新棉资源争夺激烈。
棉农惜售现象严重。由于今年粮棉比价偏高,棉农看涨预期强烈,持棉待涨情绪明显,影响到市场新棉的流通进度,支撑棉价进一步上扬。(海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