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12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北京:义务教育茶艺热

本报记者 薛城

在茶礼仪项目比赛中,参赛学生身着民族服饰展示民族茶俗。 义务教育茶艺热 □ 本报记者 薛 城
  身着民族服装的三义里小学生为广外小学生泡茶、讲茶。

  随着北京市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特别是校本制课程的改革,茶艺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青睐,逐渐走进更多的中小学课程,丰富着学校课程,在传递茶知识的同时,也熏陶着中小学生们的传统文化。

  无独有偶,近期,北京市宣武区和海淀区先后有两场中小学茶艺活动,再次为首都北京的义务教育茶艺热加薪添火。11月27日,丰台区三义里小学与广外一小签订协议,实现茶艺课程共享。11月29日,东城区举办了更香杯2009年小茶人奥林匹克竞赛,近10家中小学茶艺队现场竞技,围绕茶礼仪、茶知识等多个奖项进行了角逐。

 

  东城区小茶人奥林匹克赛如火如荼

  11月29日,周日,东直门中学茶室气氛热烈,东城区“更香杯2009年小茶人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在这里举行。来自北京市六十五中、雍和宫小学、东直门中学、和平里一小等中小学校的近10支队伍,展开激烈竞赛。

  最终,雍和宫小学的朱思远获得“小小茶王”金奖,来自东直门中学曹雪阳喜获“小茶人礼仪风采”金奖,“辨茶优胜奖”被来自北京东直门中学和65中学的同学捧得,而“创意茶桶装饰优胜奖”花落府学小学与和平里一小。

  民族茶俗表演声情并茂,知识问答难分仲伯,茶桶绘画富有童趣创意……同学们得到评委们的一致称赞。

  活动由东城区少年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单位主办,迄今已经举办了多届。东城区少年宫是北京青少年茶文化教育基地,多年来致力于在东城区青少年中开展茶文化教育与普及工作,帮助中小学开展茶文化教育,是东城区茶文化教育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得到业内广泛好评。

 

  奥林匹克赛获奖学生感言

  星期天上午,我们参加了“更香杯”2009小茶人奥林匹克竞赛,我和李晴、田伊文和白老师齐心协力,共同夺得茶筒装饰的创意奖项,我们共同做了一个漂亮的茶桶,这个茶桶虽然没有多少图画,但是,我们用优美的文字表达了我们当时的感受和心情,获得了评委的好评。

  其中,我获得了礼仪的二等奖,我非常高兴。我们还参加了品茶、茶知识竞赛等活动,受益匪浅,并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学习到了许多茶知识,收获了许多经验和快乐。

  这次活动让我们非常难忘,我们得到了一个小茶杯作为奖品,它虽然不像其它奖杯那样绚丽,但是它是我们用汗水换来的,所以我们十分珍惜它,远远看去它像一颗明珠一样洁白,像宝石一样绚烂,非常薄脆,非常容易碰碎,我们把它放到班里的茶文化角供同学们观赏。这次活动让我们非常难忘,希望今后能多参加这样的比赛! (和平里一小 胡博韬)  

 

  宣武区三义里小学茶艺课程共享

  11月27日,三义里小学校长王良妍与广外一小校长刘建文签署校本课程共建协议。今后,广外一小的学生,可以跨校选修三义里小学的茶艺课程了,而三义里小学的小朋友,也可以选修广外一小的泥塑课。

  共享协议签署后,广外一小的小朋友们参观了三义里小学的茶博物馆,了解少数民族茶具和茶叶历史展,听取了三义里小朋友的讲解。在茶艺教室,广外小学的小朋友们还尝试了民族茶冲泡、乌龙茶表演。

  多年来,三义里小学坚持茶艺课程教育,成为宣武区义务教育系统茶文化教育的标杆学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茶艺课程,已经成为三义里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突破口,学生素质教育课程的必选课。在该校文学、美学和音乐等课程教育中,也都掺入了茶案例、茶知识。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