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贸学校学习的四年,让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及过硬的专业知识。班主任朱有荣老师是一个严厉而幽默的人,是他让我知道了很多新鲜的事物和知识,对我以后的创业留下了宝贵的原始积累。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方面,学校更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老师们更是尽心尽职,让我们度过了既紧张又开心的四年学习生涯。”这是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2001届毕业生胡定胜写给母校感谢信中的一小段。虽然踏出校门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胡定胜如今已是徐州市小有名气的一家广告公司老板,公司业绩年年攀升。和胡定胜一样,从徐州商贸学校广告装潢专业毕业的李静,在广告界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也拥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并且利用自己公司的平台,为母校的师弟师妹们还创造了实习和就业的机会。
每一年,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可能没有像大学生那样拥有系统的理论学习,但是凭着过硬的技能技术和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成功的真谛,而学校更是通过不断强化技能培训来丰富学生的阅历和能力,把这些被认为“没能考上大学”的孩子同样培养成了社会的栋梁。
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的前身是徐州供销学校,在徐州供销合作社系统内,不少的领导干部都是从这个学校走出来的,它曾为供销合作社系统培养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今天,再走进这所学校,能深刻地感觉到它在不断地扩展,不仅是在校园的面积上,更是在学科设置和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方面。
走进工艺美术系的大楼,可以说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场视觉的盛宴。陈旧的教学楼里有一群生机勃发的“小艺术家们”正在实践着自己的梦想。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室里,一台台缝纫机整齐地排放着,身着各式潮流服饰的模特儿似乎在向我们招手,让你不由得想走进去看看这些孩子们的杰作。鲜艳的布料,流行的款式,精致的剪裁,很难想象眼前的作品竟出自这些仅仅不到二十岁的孩子之手,而这些确确实实是他们的作品。“这些都不算什么,还有更精彩的呢!”校长孙庆胜带着大家又来到了二楼的展览室,不大的展览室里摆满了工美系学生的作品。墙上挂着一幅幅的画作,从工笔画到油画,从素描到漫画,桌上放着一件件精美的产品包装,从茶叶到月饼,从书本到酒壶,让人不得不惊叹孩子们的创造力。“我们不是要培养画家、艺术家,我们要培养他们成为技术家,从学校出去之后能够马上投入到工作中去,所以平时很重视他们的实践能力。”孙庆胜指着墙上的一幅画作介绍道,“看这幅画,画得多棒,一堆废铜烂铁,一只破手套在学生的画笔下似乎也有了生命,而这幅画的创作地点就是我们供销合作社一个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的回收站里。”除了服装设计和广告装潢外,动漫专业也已成为工美系的一张王牌,说起这个专业,校长孙庆胜很骄傲,“这个专业可以说是我们学校的特色,是我们与市场紧密结合的产物。很多家长常常不理解孩子喜欢动漫,甚至还要阻止他们的这种兴趣,但是我觉得恰恰要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利用自己的兴趣。现在,我们学校的动漫系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老师们的用心培养,已经把动漫作为了自己今后的事业,而且还多次全国、省市的比赛中获奖。好几个学生都被上海的电视台录用了。”
一个工艺美术系就已经给大家带了不小的惊喜,走遍整个校园才发现处处洋溢着一种紧密结合市场,培养技术人才的讯息。金工实习的车间,几个学生还在利用午饭时间跟着老师学习车床使用,从老式的车床练习基本功,再到利用数控车床完成精密加工;校园结算中心已经改造成了一个类似校园银行的地方,窗口设计都与银行相似,而里面的员工也正是学校会计系的学生,他们不用走出校门就可以在学校体验工作;宽敞的商务培训中心里,物流专业的学生、管理系的学生、商务英语系的学生在这里尽情地享受着学校为他们带来的实践机会,像在一个真正的单位工作一样,他们分工协作,把自己的所学、所知充分运用到了“工作”中。
正如校长孙庆胜介绍的那样,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正因为能够紧紧把握住市场的脉搏,充分与市场对接,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才能在职业技术学校竞争激烈的现状下依然拥有较高的招生,同样也正是因为学校的重视人才实践培养,从这里走出去的一届届毕业生,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和青睐,才让徐州经贸学校的牌子牢牢竖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