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江西南昌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占地1000多亩的崭新的建筑群,环境幽雅,绿荫遍地,这道靓丽的风景就是江西省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所散发着现代气息的高等院校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之一是成立于1964年的江西省商业学校,归江西省供销合作社主管,培养出的人才毕业后大多扎根基层,很多都成了几十年的老供销人,因此该校享有供销合作社系统人才摇篮的美誉。前身之二则是1987年成立的江西省旅游学校。2002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两所中等教育学校合并组建江西省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成为一所旅游商贸类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
学院成立八年来,通过抓规模、办特色、创品牌、上档次,坚持大众化、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四个办学定位不放松,加强资金、人才、办学经验的引进,狠抓学科与科研建设、校园建设、师资建设和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学院有文、理、工、艺等多学科,设有旅游、经济管理、国际商务等9个系及近50个专业。办出了规模和特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索、社会培训等方面的成绩尤为显著,值得学习和借鉴。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十分明确,培养面向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近年,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呈上升趋势,探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体有两方面,其一是毕业生在高校里学到的知识重理论而轻实践,毕业后无法在短期内和社会需求有效对接。另一方面,则是这群天之骄子对自身的期望值过高,很多人不愿从基层工作做起。
针对学生就业率和流向的疑问,院长赵恒伯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在平时的教学中,学院老师就强调面向基层、面向一线的观念。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态,他们中的大多数自愿到生产、建设、服务一线参加实践和工作。在培养能工巧匠的同时,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养成教育,把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企业文化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增强了学生职业能力与适应能力。省教育部公布的就业率统计数据显示,该校的就业率近年都保持在93%以上。
颇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学院以培养能力为本位,因此非常重视实验实训教学,实践课占到全部课程的一半以上。学院斥资先后建成与每个专业配套的多媒体教室、外语教学音频发射台、数控、模具等实训设施以及中西餐饮、茶艺、股票证券等仿真系统实验室。学院还和江西、北京、广东、上海、江苏等地大型企业共同组建了集教学、培训、实习为一体的校外实习基地70多个。经过半年到一年的实习,学生基本上都能做到和社会需求零距离,毕业后参加工作直接上手。
学院通过多年探索实践,形成了颇具特色“订单”教育。先跟用人企业签订合同,根据合作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在教材选用、老师选派方面参考用人单位意见,并将企业文化纳入教学计划,缩短学院培养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之间的差距。目前,学院现有订单教育班达30多个,占到全部班级的30%以上,随着条件的成熟,订单教育的比例还会扩大。这种方式既促进了学生顺利就业,又能优化人才资源,确保学生培养出来,就对社会有用。
学院还积极和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等国的院校、企业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合作项目,使培养出的毕业生具备更广阔的视野。
奉献社会 情系民生
学院创办以来,每年都为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开展实用技能短期培训班,目前累计培训各类人员数万人,涉及导游、连锁经营与仓储物流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等多行业多领域。
此外,学院还为社会未安置劳动力资源提供了大量职业培训。他们派出教师为驻地政府开展了多期实用技能短期培训班,培训了大量当地居民,为当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发挥了积极作用。培训了近千名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帮助他们尽快找到自己的定位;学院积极参加了政府部门组织的中央、省属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免费培训工作,培训了五百多名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使他们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树立从头再来的信心。
凭着敢为天下先的干劲儿,这所成立仅八年的教育界新星,下一步将向创建现代园林是高等学府和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