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2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老牌子 新文化

□本报记者 雷 萌

  河北省农资公司丰泽苑加盟店内景。本报记者 雷萌 摄

  走进办公室,一个写有“静以修身,勤以练骨,清以励志,俭以养德”箴言的桌签最先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平常人的印象里,这样的话语出现之处,或是高等院校或是文化机构。而这里却是河北省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据介绍,像这样的自制桌牌,该公司每间办公室都有。一个小小桌签、几句自勉格言,公司的文化氛围可见一斑。

  经历过农资流通体制改革的风雨洗礼,河北农资公司品牌——丰泽苑的美名越传越广。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农资市场稳中求胜、常保生机,铸就这块金字招牌?带着这些探寻,我们走进了这家已有58年历史的老牌农资企业。      

  网络文化  大有可为

  1998年11月16日,国务院39号文件拉开了中国农资流通体制改革的序幕,河北省农资公司也被迫开始了艰难的自救之旅。一夜间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红顶商人”变成市场运作时代的“平民商贩”,公司的干部职工走过了一段迷途。很快,大家达成共识:政策变了,经营环境变了,但是市场并没有变,农民的根本需求没有变。抓住了这条硬道理,盘根错节瞬间理清,要干的事只有一件:坚持服务“三农”,主动顺应变化。2003年初,在河北省供销合作社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公司顺利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实现了向现代企业的实质性跨越。在董事长陈立军的带领下,公司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阶段。

  截至目前,公司连锁经营网络在河北省及周边省份建立配送中心12个、县级农资分销服务中心120个、终端连锁经营网点5000多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农村市场的现代农资经营服务网络,保持了“龙头”地位。到2008年底,销售收入、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比2003年改制时增长了78%、80%和185%。

  公司多年来一直强调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农资流通网络中,连锁网络的文化建设一直是公司主抓的重头戏,要把网络文化的触角延伸到每家加盟店、每片田间地头。以文化统一网络成员单位的价值观、凝聚网络成员单位的群体力量、规范网络的运营方式、塑造网络的品牌形象。

  农民至上  诚信为本

  2009年炎夏,河北部分地区气温高达42度,职工们在烈日下往返于乡村田间,下乡驻点销售,有些同志中暑晕倒。在日常经营上,公司及各分销中心、加盟店尽可能多给予农民让利,价格上惠及农民。对一些困难家庭实行先送货后付款,等农作物有了收成再结账。还有不少网点成立了科技服务中心,配备了科技图书室、测土配方化验室、农技影片放映室、病虫害自助查询机等设施。

  公司始终把服务农民作为连锁经营网络文化建设的核心。加盟店内,承诺书、授权铜牌、营业执照等“硬件”有序地悬挂在墙上,农民看了一目了然。白墙上,“农民利益至上,企业信誉第一”的红漆大字清晰醒目。公司的这条经营原则,早已成为网络成员单位的统一价值观。每年农忙时节,总有不法商贩登门推销不合格产品要求代销。一次,某造假氯化钾商贩要求代销产品,每袋价格13元,而这种化肥的市场零售每袋50多元,高达4倍的丰厚利润,分销中心的负责人断然拒绝,并且将留下的不合格样品,作为向农民宣传识别真假的反面教材派上了用场。记者了解到,不少网点都遇到过这种事,但经销人员异口同声,“坑害农民的黑心钱一分都不能挣”。难怪农民们都说要买放心化肥,还得找分销中心和加盟店,“丰泽苑”成了农民的放心品牌、贴心品牌。

  情暖员工  润物无声

  公司充分利用自办报纸、网站等载体的导向作用,弘扬先进文化。2007年3月,公司创办了自己的报纸,取名《农资人》,用铜版纸彩色印刷,每月10日定期出版。报纸上不仅有领导人会议活动、公司动态,还有政策解读、市场行情分析、先进经验交流等深度文章。4版副刊是展示职工才艺的园地,诗歌、散文、书法、绘画,形式内容不拘一格。见不到千篇一律的歌颂祖国、企业好人好事的征文,更多的是关于生活、职业、人生的心灵随笔和感悟,一些文章,如《学会说“这是我的错”》、《重复中的成功之路》,都是格调健康向上,启发思考的佳作。每期报纸4版特辟专栏,为当月过生日的职工送上温馨祝福。点滴关怀如春风化雨,凝聚成了职工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当最新的报纸发到每个部门和职工手中时,大家都暗中数着哪个部门的稿子最多,争相投稿,职工看到自己的文字被印成了铅字,投稿的热情更高了。一张报纸,带动起公司自上而下的学习型企业的文化氛围,把公司的理念、作风和精神转变为职工的自觉行为。

  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凝聚力的现代企业,离不开优秀的企业文化。河北省农资公司的企业文化将细水长流、历久弥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