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全唐诗》做过一番搜索,以茶为专门吟哦对象的茶诗加上带“茶”字的诗总共不过800余首,涉及的茶诗人150余位——是大唐300年积累的成果;而湖北天门市的欧阳勋先生,仅仅数十年功夫,就已创作出正宗地道的茶诗800余首,并结集出版了《茶诗八百首》一书。或许这种类比是不恰当的,毕竟唐代是诗歌的巅峰,后世若干朝代、若干诗人就算造就一个诗的海洋,也不能与唐诗相提并论。但欧阳先生的辛勤笔耕还是应当肯定的,值得赞许的,他颇有成效的笔耕为中华茶文化的复兴浪潮增添了些许亮色。虽然当代社会群星灿烂,霞光万道,目不暇接,但欧阳先生在这一领域里的贡献还是很能引人瞩目。
唐代茶诗大体有虚实两类,虚写著眼于道、境、情,实写着眼于艺、技、理,也有一类虚实结合。无论虚实,只要到位,即可成为佳作。
今读欧阳勋先生的《茶诗八百首》使我增加了“虚实之论”的自信。例如,阅读欧阳先生的茶诗,若用一般的认知标准,或许觉得“太实”,显得质朴有余、文采不足。然则大谬不然,“实”恰恰是《茶诗八百首》的特点和优点。对此书,若我们从“实”入手,选一个适宜的恰当的角度去研究阅读,就能悟其真谛,得其精髓,给予很高的评价。
就我所知,欧阳先生是学茶叶的,古典诗词的写作不是他专门研究的对象,更多的是业余爱好,随意为之,质言之,苦苦寻觅的是一种古典文人精致优雅的生活方式,换句话说,雅兴而已!雅兴而已!这不是贬低欧阳先生的艺术水平,而是羡慕欧阳先生在茶中诗中找到了自我,践行了文学修身养性的功能,体现了古代文人生活的某些特点。一些当代诗人活得很累,他们的呻吟也罢、呐喊也罢、悲哀也罢、玄思也罢,欢呼也罢……,激不起任何反响,让人不由得要质疑诗歌走向是否正确以及存在的意义。比较而言,茶诗人欧阳先生没有这些滞累,因为他时时在与茶作心灵的对话,所以他的茶诗读来轻松,觉着“真”,觉着“实”,比一般的科普诗多几分感情,比一般的现代诗多几分事理。
欧阳先生如此为文不是偶然的,先生虽有文人的浪漫情怀和出世精神,但他身上更多的是科技工作者的求实精神,他要用诗歌的笔法传播茶的知识,创作出押韵的茶学读本。他的茶诗提供的不仅仅是审美的愉悦,还有茶学的普及。他在用另一种方式尽一个茶学工作者的职责。无论作诗或者为文,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都感人至深。
正因如此,欧阳先生的艺术功力不在“造境”、“抒情”、“含蓄”,而是在事物描绘的准确生动上,在于分寸的把握上,在于微细差别的判知上,这不能仅靠单纯的文字表达技巧,还应具备丰厚的茶学专门知识。资深茶人欧阳勋做到了这点。
《茶诗八百首》内容广泛,涉及茶区、茶叶、茶艺、茶道、茶史、茶会、茶人、茶神、茶情、茶书、茶馆、茶产业、茶组织、茶传播、茶旅游等等,大凡中外茶事的方方面面皆有表现。特别是用诗写茶叶,涉及面之宽,就是与大部头茶叶专书相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粗略统计本书写到的茶叶品类多达260余种,作者从茶叶的形、色、味、香以及历史、功用、品牌、产出诸方面作全方位的描绘,向全国茶人介绍和推荐。而且这些描绘很少雷同。
欧阳先生不肯委屈了中国茶,也幸亏中国汉字语汇丰富,可供欧阳先生用心遴选,找出最准确的词藻,以不负中国茶叶的优秀品质。
这就是作者艺术功力的出色表现,但仅仅有艺术功力还远远不够,作者如无对中国茶的一片深情,如无数年间的茶叶考察功夫,如无茶叶的专业知识,是不可能将260余种茶叶区别开来并一一加以描写的。有鉴于此,笔者才敢于形容此书是带韵的现代《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