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月利用长假的时光,我赴湘西古丈县旅游采风,在当地的一位50开外的土家族导游先生陪同下,前往双溪乡走马观花。
沿着崎岖的山道慢慢爬涉,处处能目睹感受到土家族特有的村野生态人文景观,令我时不时地发出油然赞赏声。走了一段山路,感觉到口渴,婉言要求导游帮助解决。导游笑了笑用半生半熟的普通话说道:“即使今天你不渴,我也带你品尝这里的一种家乡茶。”是什么家乡茶却秘而不宣。又走了一会儿,导游便领着我走进了一户吊脚楼的乡民家中,他用当地语言大声叫唤了一声后,只见一位土家族装束的中年妇女从里屋走了出来,尽管看到的是陌生人,但她却是满面春风,喜出望外,仿佛一见如故,她热情地招呼着我们在客厅中央的一张方桌边坐下,然后就快步走进了灶间开始张罗了。导游在我耳边细语道:“待会儿款待你我的是一碗当地最有名的茶水——‘莹米茶’,你喝了保准会欲罢不能哩。”我听了后,喉结顿时蠕动了几下。
几分钟的光景,这位妇女走出了灶间,只见她两手端着一只古色古香的木质漆盘,漆盘上放置两大碗热气袅袅的汤肴,笑容可掬地走到我们跟前。导游和我赶忙站了起来,从漆盘中端下了这两碗呈琥珀色且香气扑鼻的汤肴。导游对我说:“喏,这就是莹米茶啊。”我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顿觉爽口怡人,怎么说呢?既有茶的香味,又兼有麦芽糖的甜味,味道真是好极了。
三下五去二,我就把这一大碗“莹米茶”“送”进肚子里了。咂了咂嘴,眨巴着眼睛,不耻下问起导游,这莹米茶的是怎样制作而成的?导游先是喝了一大口莹米茶润了润嗓子,旋即不无自豪且慢条斯理地津津乐道了起来:这土家莹米茶,其实就是一种用当地盛产的香糯米为主要原料而制作而成的茶种。每年进入腊月后,家家户户的土家族妇女就要忙碌了,将用原始石磨而磨出来的香糯糙米进行筛选,筛选出来的颗粒饱满糯米要浸泡在水里近7天,然后取捞出来淘洗,淘洗干净后投入大蒸笼里,用旺火蒸煮成不硬不软的饭粒,再接着倒入一只硕大的竹盘中摊开,端置到屋内的荫凉通风处晾干,待晾干后再倒入大铁锅里,用文火慢慢炒焙成金黄色状。这时的糯米饭粒便变呈晶莹透亮之形状,宛如一粒粒金黄色的宝珠,故称之“莹米”。最后将这些“莹米”藏入钵坛里密封储存。
导游说到这里,开始了摇头晃脑:正月里,淳朴的土家族人有喜欢成群结队相互登门拜年的习俗。每当光临一户人家,这户人家的妇女就会立即暗暗地数点客人,紧接着就是赶紧系上围裙,走进灶间,按照客人数量把相应的一只只蓝边瓷碗放进木质漆盘里,先是揭开钵坛封盖,在每只碗里舀入几匙“莹米”,接着放进一小撮当地出产的茶叶和一小块片糖,然后冲入烧煮开的山泉水。于是,便沏成了一碗碗酽香扑鼻、甜中带醇的“莹米茶”。这时候,妇女把这一碗碗“莹米茶”一一放入茶盘里,微笑着走出灶间,施施而步到每位客人面前,先深深地鞠个躬,接着恭敬地递上一碗“莹米茶”。如果客人喝了后称赞不绝口,就意味着是对该妇女极好的溢美之词。该主人家听了后,也为之自豪高兴。要知道,土家族人往往是用“莹米茶”质量的优次如何来评判内当家的聪慧与否。导游见我听得很入神,话题忽地一转道:你这位远道而来的贵客,咱们款待你的重要方式,当然也要沏泡一碗既解渴又生津的“莹米茶”喽。
口福耳福眼福皆不浅的我,这时情不自禁地连连叹道:“莹米茶”真是一道华夏的好茶品啊。为了表达我的由衷谢意,我站立起来且双手一齐竖起大拇指,夸奖这位秀外慧中的土家族妇女。这位土家族妇女见状,先是有点羞怯,随后笑开了。导游和我似乎受到了感染,先后竟也朗朗地笑开了。 (闻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