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2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福建省建瓯市:合作社“叫好”又“叫座”

□ 魏剑生 张丽娇

富头蔬果专业合作社红红火火的交易场面。
加入合作社后,社员可拿到股金分红。
加入合作社,技术有人教。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鱼肥稻丰时。年初我们投放了70万尾鱼苗,现在亩产鱼达1000公斤,以草鱼的市价10元/公斤折算,今年的总产值可达100万元。”福建省建瓯市顺阳乡吴林村农民吴洪桂说:“这都是加入九仙山水产养殖合作社带来的福气。” 

  由供销合作社牵头组织、农民自愿参加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在建瓯市已发展到106个,共吸收5390户入社,出资总额4410.5万元,近两年为社员推销农产品5.4亿多元,为社员增收5384万元,带动周边农户4.67万户。合作社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农民的“卖难”问题,农民通过入社后做大了产业规模、提高了种养技术、学会了诚信经营。时下在建瓯,专业合作社既“叫好”又“叫座”,正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力保障。

  “合作社帮我们卖出了好价钱”

  以往,东峰镇坤口村村民一直靠种水稻为业,后来思路宽了,一起种上了大棚蔬菜。到2002年,全村已种植2000多亩。产量大了,销售难题随即出现。村民侯立华说:“当时,蔬菜都是靠销售中介收购。他们杀价,我们菜农为了把菜早早卖出,也相互压价。辛辛苦苦种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

  作为当地大棚蔬菜第一户,侯立华牵头成立了坤口村大棚蔬菜协会,全村近一半菜农及10多家中介加入。蔬菜协会决定搞统一的竞标卖菜。要统一竞标,农户联合是基础。刚开始,菜农不信任,怀疑中介与协会串通起来压低菜价,不愿按中标价卖,屡屡出现流标。直到有一回竞标卖辣椒,中标价为每公斤1.24元,有菜农认为价格偏低不愿卖。协会决定,一半辣椒按中标价由协会组织销售,另一半由农户自行运往外地销售。自己外销的农户一趟回来,扣除成本,每公斤只卖到1.20元,于是心服口服了。

  竞标让坤口村的菜价比周边村一般高0.2元左右,实惠让农户的“向心力”越来越强。2007年11月,在协会的基础上,坤口、记源等4个村大部分菜农组织起来成立东坤源果蔬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社员680户。合作社实行统一化运作,包括统一种苗和农资供应、统一种植、统一销售等。货源和质量更有保证了,竞标也更火爆了。如今,每到蔬菜集中上市季节,竞标会已经是坤口的保留节目。

  “有困难,找专业合作社”

  专业合作社在帮助农民解决“卖难”问题的同时,还帮农民解决种植上的技术问题。专业合作社根据社员遇到的生产技术问题,供销合作社及时提供有关技术信息和供销信息。南雅葡萄专业社为了搞好科学种植,积极与当地农技部门和建瓯嘉禾农资公司的农艺师等专业人员,定期不定期地开展讲座咨询或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农户现场讲解。合作社的正式会员可优先于非社员得到科技人员的指导。南雅镇还利用信息站的电脑安装上了可视探头,对当地一些不能解决的“疑难杂症”,利用可视探头进行网上远程会诊咨询。 

  梅村葡萄种植户黄兴智说,加入专业合作社后,社里请来技术人员教我们修剪、园管,让葡萄也“计划生育”,疏果、套袋后的葡萄无病虫害、颗粒大,价格翻了好几倍。 

  专业合作社以服务农民、帮助农户增收为宗旨,产品好卖时让农民自由买卖、随行就市;遇到价格下跌或销售不畅时,合作社则利用自身的优势先将农民的东西收上来,通过保鲜或贮存一段时间后,打“时间差”卖出去。水源乡锥栗专业合作社是建瓯市第一个农民合作社。成立仅一个月适逢锥栗大量上市,出现了产品积压,合作社筹集资金大量收购社员及农户的锥栗,并通过网上销售卖出了好价钱,盈利后再以20%的价格返还给入社的会员,使当年收购的360多吨锥栗,平均价格每公斤提高1元,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社员们笑称:“有困难,就找合作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