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苗平着栽、莲藕房上种、南瓜空中挂……,这样独特的种植方式,是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祥发种植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个特色。该合作社靠科技增产量,靠科技提效益,给当地农民带来不少实惠。
本报记者在今年夏季和冬季两次深入该合作社采访,以最直观的方式感受到了科技带给农村、农民的深刻变化。
关于红薯苗——
一提起红薯苗,合作社创办人睢阳区供销合作社原基建科科长李发祥兴奋地向记者“炫耀”说,合作社选用的是国内一流品种,不仅含淀粉率高,产量也高。在合作社的办公楼上,放眼眺望,满眼是一畦一畦绿色的红薯种苗。共有52畦,每畦75平方米,整齐划一。育苗时,合作社打破传统的育苗方式,一是改薯种竖立为平放,二是地下不加温,上面只盖一层薄膜和地膜。这种独特的种植方式相比传统方式,薯苗长势更加良好。安徽、山东及省内群众都纷纷订购,其中有200万棵红薯苗还被空运到了广西。全国著名的甘薯专家马代夫来参观考察后评价说:“这里的种苗种植面积最大、长势最好、品种最纯,管理人员的事业心也最强。”
谈到收成,李发祥细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计划,春红薯每亩栽种3300棵,每棵结红薯1.5公斤,每亩产量就近5000公斤;夏红薯每亩3500棵,每棵结红薯1公斤,产量近3500公斤。而合作社与社员签订的合同目标是春红薯产量3500公斤,夏红薯产量2500公斤,收购价格每公斤为0.8元,这样社员仅栽种春红薯每亩就能收入2800元,除去化肥等生产成本400元,每亩纯收入不低于2400元,超出粮食作物夏秋两季的收入。农闲时节,社员可以来合作社做工(打粉、下粉条),一天可收入80元左右,一季下来又可收入7000—8000元。李发祥告诉记者:“除了这些,社员还可以采摘薯苗的茎叶作为蔬菜供应给市内几个大酒店,增加收入。”
当寒冬时节,记者第二次来到祥发种植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时,合作社收购红薯的工作已接近尾声,据了解,合作社按每公斤0.8元的合同价收购,高出市场价0.24元,仅此一项使全体社员增收达180多万元。李发祥高兴地告诉记者两件喜事:“第一,今年收购的750多万公斤的红薯已加工成淀粉,合作社准备再深加工成粉条、粉皮,并已成功注册‘奔牛’商标,产品将进大中城市的超市、商场和连锁店;第二,合作社被河南省农业厅批准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以后在红薯上要做的文章更多了。”
关于莲藕——
记者第一次去采访的时候恰值酷暑盛夏,室内气温三十七八摄氏度,可位于顶楼的李发祥的办公室却比较凉爽。问其缘由,李发祥领着记者来到楼顶,上面竟然是个大水池,池里种植的莲藕长势茂盛,艳丽的荷花格外迷人。李发祥介绍说,这些莲藕是南斯拉夫雪莲二号,产量可达上万斤,可以生吃,营养价值高。池里面还养了泥鳅和鳝鱼,收入相当可观。在房顶上种莲藕、搞养殖,只要防水做好,其实挺简单,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藕在池内可长上中下三层,收获时用水泵通过高压冲刷,白花花的藕就会飘起来,既省时又不会让莲藕受损。合作社下一步打算按照自愿原则,每户先发展1亩莲藕种植。
来到基地西侧,道旁的南瓜已结出橘黄色的果实,像灯笼一样挂在半空。瓜果蔬菜长势良好,几位社员正在挥汗管理。
李发祥兴奋地告诉记者;“明年你们再来,我种的石榴是无籽的,樱桃是无核的,这些你们都能尝上。”而李发祥心中的蓝图远不止此,他说,他希望祥发种植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能成为集餐饮,观光、旅游、住宿为一体的生态园。
背景链接
祥发种植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目的是带领农民走产业化集约种植之路,走“合作社+农户+基地+科技+品牌”的经营模式,主打产业是进行纯天然无公害红薯深加工。合作社以积极推行产业系列化,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奉行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的原则。合作社与入社成员签订种植合同,以最低保护价组织收购农副产品;组织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的生产资料;组织收购、销售成员的生产产品;提供社员所需的运输、储藏等服务,并具备各项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