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邹堪明
(影响中国供销合作社60年60社行业领军社代表、广东省雷州市英利供销合作社主任 )
我来供销合作社以前是做生意的,现在算算,在供销合作社已经工作了17年,我一直觉得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也就是“做生意”,是做为“三农”服务的“生意”。
1995年,那是我到供销合作社的第二年,我整天都到下面的村庄去跑,结果发现农民用的肥料都是假的。当时我决定要让农民用上真肥料,我和他们讲,他们的肥料是假的,但是他们都不相信我。因为农民不懂得辨别农资产品的真假,要让农民用上放心的真农资产品,需要一个让他们认识和改变的过程,至于最后能否成功,我心中也没底。
那时,有一个农民问我:“你是行商的,为啥到供销合作社来呢?供销合作社主任干嘛每天都跑到我们农村来?”我说,我要帮助你们用上真肥料。他带着怀疑的目光质疑我:“你能不能搞得起来?”
以前我就喜欢种植,就有“三农”情结,最初我的生意也跟供销合作社有关,是帮助一个供销合作社主任销售菠萝罐头。后来我觉得,不如直接到供销合作社去做,这样为农民做事情更直接。
那个农民的质疑,不仅从反面激励了我,还让我找到了“为农”服务的途径:了解农民的需求并取得他们的信任。我就先给农民一包肥料试用,让他们用后自己对比。通过对比,他们知道我没有骗他们,对我就比较信任。逐渐越来越多的人纷纷主动要用我们供销合作社提供的农资产品。
期间,一位农民对我说:“供销社如果真正能搞起农资来,我们农民就放心了。”他们的信任,让我很感动。我知道,我终于可以让农民都用上真农资产品,不再被假农资产品坑害了。因此,我的干劲也更足了,还去台湾请“三农”方面的技术人和专家来给农民讲课,教农民科学种田,给他们引进种植的农产品新品种。
我们供销合作社有十几辆车,这十几年来,只要一有空,我就将车装满农资产品开着去下面转,看看农民有什么需求,他们种植的庄稼和蔬菜有没有生病什么的。看到生病的庄稼,我就会告诉他们,直接先给他们农药,等他们有钱了,再付给我们。
我与农民的双向充分信任,让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我也越来越热爱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