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12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哪里有茶事,哪里就有《茶周刊》


  一次又一次地深入新闻事件现场,一遍又一遍地思索行业发展动态,我们驻足在茶人精心举办的精彩活动中,我们沟通于业内人士彼此信赖的心灵中……《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编辑部始终与茶界人士携手共度。在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茶业不仅未受太多影响,反而再创佳绩。本报编辑部以传媒人特有的独特视野与舆论使命,为2009年中国茶事提供传播阵地,并将带着敏锐视角继续行走在2010年的茶人世界里。

  独特视野,深度挖掘

  2009年,中国茶业进入资本时代,茶叶价格指数出台宣告指数时代来临,中国茶界积极营销2010年上海世博会,茶产业科技创新出现新契机……一系列新举触动着行业媒体的职业触角。

  当龙润茶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主办市场正式上市,标志着“中国茶叶第一股”的诞生之时,本报记者以专业视角深度评析事件背后的意义,在《中国茶叶第一股诞生的重大意义》一文中提出“第一股拉开了中国茶叶变革的序幕”的有力观点。

  数量泛滥的茶博会如今成为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我报记者据此现象撰写《茶博会整合迫在眉睫》深度报道,通过探究根源、梳理现状提出要尽快多方位整合茶博会的鲜明观点,并建议行政机关淡出茶博会。

  我国红茶市场今年开始复苏,价格蹿高的“金骏眉”受到多方人士关注。在《盼“蹿红”得以“长红”》的深度评论里,我报记者“冷眼”看红茶,通过“‘蹿红’不易,‘长红’更难”的冷静思考,希冀以“金骏眉”为代表的价格飙升的“蹿红”茶在坚守高端地位的同时,在原产地有限产量的茶叶之外,能在其系列产品中留下拓展空间和满足大众消费的可能。

  每逢重大政策的出台,我报记者均会深入浅出为茶行业内人士解读政策。《“一号文件”护航茶农增收路》、《总理报告沁出阵阵茶香》以及《2010:中国茶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年》的前瞻性分析,解读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为进一步引导茶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我国茶叶急需加快深加工》、《茶业渠道,“国美”尚早》、《“岩二代”实现大红袍商品化》等新闻稿,均在科技创新、流通渠道和产业链运营模式等领域运用独特视野、专业笔触探讨业内问题,热点与冰点都成为我们的关注点。

  适逢新中国成立60年,本报记者在七篇颇具分量的《新中国60周年茶事系列报道》里,从行业发展模式、公共管理、市场结构、国际贸易、科技、茶学教育以及茶文化七大领域反思行业发展,不仅细说历史,更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行业的优化发展把脉。

  事件追踪,深入一线

  正如标题所言,哪里有茶事,哪里就有茶周刊编辑部的身影。我们追踪事件真相,深入现场抓一线新闻,不仅是职业要求,更是传媒人冥冥之中肩负的社会使命。

  在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代表与上海市茶叶学会签订合作协议,同意上海市茶叶学会牵头负责的中国十大名茶进入2010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进行展示的同时,《茶周刊》记者在第一时间进行《“世博十大名茶”即将启航》的独家报道,随后上海市茶叶学会负责人分别与十种名茶所在地政府或企业代表进行签约,我报记者及时现场追踪,以独家视点进行《中国茶走入世博会联合国馆》详细报道。一系列的简讯、通讯、专题报道以及专刊的推出,全方位展开“中国茶的世博情”。

  从2009年初我报记者专访中国茶叶进出口商会秘书长总结2008年《我国茶叶出口再创历史新高》,到4月份采编的《茶叶出口中的中国机遇》,再到近期报道中国茶叶代表团出访欧非的《走出去,拓展全球市场》一文,本着立足全球视野的高度,以一线采访获取真实资料,独家报道我国茶叶外贸市场,进行前瞻性预测,力求让读者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茶业事。

  茶界活动总是少不了《茶周刊》的身影,以茶博会为例,我报记者在今年的四川成都国际茶业大会、北京茶博会、海峡两岸茶博会以及广州茶博会均投入不少力量,充分发挥纸媒优势,深度剖析每一个值得记录的新闻事件,为茶界人士传达有效信息。


  《茶周刊》时效性很强,新闻的敏感度也很好,报纸发表的一些争鸣文章,观点之间的互相切磋非常好,行业里不能只有一个声音,《茶周刊》做得非常好。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 王庆

  作为茶界专业喉舌,《茶周刊》的报道精彩纷呈,以专家型眼光为行业的长远稳定发展献策献力,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媒体的舆论导向,我祝愿《茶周刊》来年更加精彩!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秘书长 蔡军

  从《茶周刊》创刊以来,七年里我始终关注着这份属于我们茶人自己的报刊,无论是报道前沿信息、举办茶事活动,还是为产销企业搭建信息平台,《茶周刊》为服务茶行业的那份使命感令我钦佩。在我寄浓情于茶的情怀里,也寄深情于《茶周刊》!

  ——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副会长 邯郸市金杭茶楼总经理 王爱敏

  《茶周刊》具有全球视野,极具专业精神,对中国茶业行业发展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广州茶博会承办单位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宣传部 冯广博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