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1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网工程” 引领三晋农村新变化


  “去哪里?”

  “去社里。”

  时至今日,这样的问答在山西省广大农村依然存在。“社”就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也是一个村、一个乡镇的经济中心——供销合作社。只是今天山西农民进的供销合作社再也不是以前那个传统意义上的供销合作社,而是统一配送、统一装修、统一价格,除了能购物还能上网、看书学习,帮助农民推销农副产品的新型供销合作社。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新网工程”建设。

  在潞城市供销合作社和原平供销合作社的农资仓库里,一摞摞堆到天花板上的各种化肥,农民们少的可以买几斤,多的买几十袋,买卖不管大小,来了就能做。到目前,全省农资连锁配送服务网络初具规模,已发展农资连锁配送企业884个,农资经营网点5134个,农资配送中心136个,总营业面积30万平方米,各种农资配送车辆3000台,农资经纪人队伍2600人,年销售额近29亿元。

  以前的供销合作社,品种单调,农民要买家电等大件商品还得上县城百货大楼。“新网工程”改变了农民动不动就得进城的境况。在平顺杏城镇,供销合作社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农产品收购、农机具租赁、中小药材收购、化肥农药、蔬菜水果供应,到医药卫生、图书阅览、保险信贷、食宿、洗浴服务等,生产、生活所需样样俱全。在全省,各级供销合作社已建设各类经营网点15883个,连锁配送中心384个,营业面积130万平方米。同时新建农村超市、农家店、农资店1000多个,累计现已建成新农村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便民店10000多个,全系统总营业面积119.49万平方米,给农民提供了便捷、经济、安全的消费环境。

  “新网工程”和别的商业业态最大的区别,就是有着完善的农副产品购销服务网络。平顺东寺头农副产品购销中心通过网络联系全国各地的药材商。周边的农民们享受的是订单种采药材,根据市场需求将种植和采摘的桔梗、青翘等中小药材、农副产品送到供销合作社购销中心统一加工、销售。购销中心负责人魏安根说,收购品种可达300余种,年可帮助周边十余个村的入社农民增收200余万元。各级供销合作社还发挥传统的购销优势,开展上门收购,深购远销,当场结算,不打白条,吸引了更多的农民。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带动农民经济合作的力量。谁是领头人?还是供销合作社。依托“新网工程”,全省供销合作社2009年兴办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292个,入社农户56730个,帮助入社农民增收两亿多元。全省各级供销合作社累计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800个,牵头组建农民经纪人协会和农产品行业协会149个。

  各级供销合作社还把大力组建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协会作为搭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平台,推进农副产品购销。省供销合作社开办的“供销通”网站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总额1.2亿元。省枣企业联合会组织枣农参与大型枣业博览会,2009年共为枣农推销红枣3678吨,增长66.2%。

  在不久前落幕的“影响中国供销合作社60年60人·60年60社”评选活动中,省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俊辰,汾阳市肖家庄供销合作社主任武胜耀,浮山县寨圪塔供销合作社榜上有名。他们的获奖评语中,有共同的一句话,就是“强势推进‘新网工程’,大力发展合作经济,在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助农增收、解决农民买难卖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山西省“新网工程”的建设,不但传承了60余年来供销合作社真情为农服务的“扁担精神”,更提高了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经济实力,是用实际行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最好体现。难怪农民们说起“社里”,是那样的亲切。

(《山西经济日报》)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