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3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眼亮心细保安全


  2月22日下午15时20分,攀钢钒技质部材检室安全员李琹再次来到加工厂房。她先拿起吊车控制开关和电源线看有无破损,再检查永磁器手柄螺丝是否松动,一转身,她又来到砂轮机房,查看砂轮片与加工台的间距,并顺手将平台上的污物擦掉……因为作业现场与办公室隔得近,李琹每天到现场的次数多得记不清。相比其他作业点分散的站室,她觉得自己是占了“地利”的便宜。

  今年29岁的李琹有一张娃娃脸,这让她看上去略显稚嫩,但在职工眼里她很老练。看能瞧到细微处,话能说到点子上。因此,即使是老师傅,也会买这个小年轻的账。

  当安全员4年了,李琹总结出,干安全员得眼亮心细。

  眼亮就得瞧得见事。每次到现场,她就细细地盯,去找那些容易被大家忽略的细节。试样占了行走通道,低倍岗位的试样摆放不当,砂轮机的间距过大,吊车电源线因磨损而裸露的金属丝……多小的问题都逃不过李琹的眼睛。心细就是不放过任何问题。铣床自动档时升降手柄容易打到腿,她马上调查落实,并将防范措施增加在了安全标准化确认卡里;送来的高温热样有可能会烫坏吊车手动开关,她及时提醒职工把吊车停远点;钢丝绳的更换日期她记在备忘录里……

  随着公司重轨、310乙字钢等型线品种、数量的增加,承担型线产品物理性能检验的材检室检测量也大了。活一多,职工就容易忽视安全。怎样才能做到忙而不乱?如何才能提高设备安全本质化?什么样的检查让职工具有可操作性?经过琢磨请教,李琹提出关注职工情绪、加强设备保养、检查方法具体到操作步骤等措施,让这些难题迎刃而解。

  今年的检测任务更重,而保产的前提是安全。李琹说,只有加强自身学习,多听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才能提高查找隐患的能力,才能促安全生产。

(谢德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