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0年3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县级供销社需破茧求重生

张永盛 伍纯强

  今年是中国供销合作社事业第二个甲子轮回的开局年,县级供销合作社要积极投身于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广泛凝聚各类社会资源,大力开展社区服务;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搭建服务平台,整合县级联社职能。在履行现有的指导、协调、监督、服务、教育培训职能前提下,强化社有资产监管,切实行使出资人职责,理顺县社与所属企业的关系,逐步实现由供销合作社联合组织向农村合作组织联合的转变、由系统内的指导向全县合作经济行业的发展服务转变。加大开放办社步伐,广泛吸纳各类涉农企业和组织以及农村能人加入供销合作社,实行强强联合,做实拳头企业、做大龙头企业,做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一要加大政策协调力度,积极争取落实农资企业承担国家商业储备职能,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平抑市场价格、保障农资产品供给、维护农民权益等方面的作用。二要加快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增强仓储运输、冷链物流能力,建立健全检验检测、资金结算、信息服务系统,培育品牌产品和龙头企业。三要整合农资、农产品购销、烟花爆竹、再生资源回收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源优势,强化联合社的服务功能,努力搭建好为农服务和为企业经营服务两个平台。

  加快产权改革,突破企业发展瓶颈。创新投资主体单一和企业经营者绩效分配机制的问题,充分挖掘社有资产和经营管理人员的潜力,把供销企业真正打造成为产权明晰、运转顺畅、管理规范的现代企业。一要按照股份制企业改制的要求,真正推行开门开放办社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对供销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县联社以出资人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控股或入股,将部份社有有形资产以配送入股的方式进行产权改革。二要对优势业务采取大力引进社外资本,将社有资本量化为股份投入生产经营。真正把直属企业改造为股份制的集体经济组织,基层社改造为股份合作制的集体经济组织。三要对无资产、无经营业务的企业,通过吸纳下岗职工中的创业成功人员或有实力的农民经纪人领办,县社以无形资产入股,帮助建设经营服务网络,争取项目资金等重新建立为农服务的新型合作社组织。四要不断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和企业财务、投资以及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内部审计,提高管理水平,千方百计做大做强经营业务,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紧扣“供销”核心,促进农村购销两旺。供销合作社曾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有传统的网络优势。一要大力推进“新网工程”,构建现代流通网络。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大力推行的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其核心就是大力兴建农副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的龙头企业,建立四大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形成县有配送中心、乡有超市、村有综合服务社的连锁经营体系,实现供销合作社系统联合发展,促进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引领农民共同致富。二要着力提高农村商品双向流通。既要改善农村购物环境,扩大农村合理消费,又要把农副产品及时有序推向市场,实现“农超对接”,增加农民收入。

  坚守“合作”理念,实现改革发展目标。供销合作社,合作是根本,如果不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就失去了存在意义;同时,合作社本身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市场竞争中分散的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为保护自身利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而建立以劳动联合为基础的经济组织。只有始终不渝地坚守合作制理念,帮助农民致富,供销合作社才有生存价值,才能发展壮大。因此,供销合作社尤其是基层供销社,一要尽快加强组织建设,立足当地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积极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批量采购生产资料、规模化经营,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带动分散农户合作发展,并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为供销合作社成员社,树立为农服务的良好形象,在助农发展致富的同时,自身也将不断发展壮大。二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按主导产业组建县级农产品行业协会,及时了解行业信息,掌握市场行情,强化行业自律,反映行业诉求,维护会员利益,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努力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成为政府与农民、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维护企业稳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供销社成立时间早、人员多,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多,近几年虽然花了大力气,下了大决心予以解决,但由于矛盾复杂突出,且资金不足,严重阻碍了供销事业向前发展。对此,县供销社企业保持相对稳定尤为重要,通过稳定的人员结构和企业经营,在艰难中寻求生机,在困苦中寻求发展,解决历史遗留和现实发展的“两个问题”,全力推动供销合作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江县供销合作社)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