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棉价均处于一轮涨势难挡的牛市行情当中,在“金九银十”的生产旺季,让纺织品出口企业十分头疼。截至中秋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国内郑州棉花期货、电子撮合近期合约价格和抛储平均成交价格均冲上2万元/吨,创历史新高,中国棉花价格指数由跌转升,达到1.92万元/吨;在国际市场,纽约棉花期货和CotlookA指数(即反映国际棉花市场现货价格水平的指标)均创近15年来新高,分别较8月末上涨了9.6%和25.8%。
面对棉价的“疯狂”,最难以承受的无疑是下游的纺织企业。今年以来,相当一部分纺企反映,由于棉花供应紧张,其下游产品棉纱等纺织原料也成了稀缺资源,甚至出现了有钱都买不到货的情况,如今这种局面仍在继续。有业内专家指出,今年以来,随着棉花价格节节攀升,中游的棉纱等面料厂商的利润也几乎是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至少是从上游到中游成本的转移进行得比较顺利”,对于终端的服装等产品而言,行业整体的一轮提价也已经陆续开始,但是出口方面,提价仍然较为艰难,因此出口利润正在受到挤压。
对于国际市场,英国《金融时报》认为,棉花价格的涨势已轻超越了原油、铜等工业大宗商品的涨势。报道指出,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进口国——中国今年的棉花收成受到了雨水威胁;第二大棉花种植国印度,由于政府今年颁布实行的出口禁令,让交易商们不断猜测未来的政策走向;而全球第四大棉花种植国巴基斯坦发生重大洪涝灾害,产量锐减,从而加剧了全球棉花供应的紧张局面。美国农业部预计,全球棉花库存与消耗量的比率已将降至15年来的最低水平。
鉴于此,中国棉花协会不得不发出行业警示提醒业内各方:高棉价即意味着高风险,棉价过高过快上涨,不利于产业稳定和健康发展。纺企应密切关注国内外棉花生产情况及纺织形势变化,冷静分析、理性应对、防范经营风险,切勿跟风炒作。
(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