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5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腼腆的金融“铁腕”

本报记者 张新若 通讯员 刘永平

  人物档案

  李晓锦

  生于1970年

  山西省方山县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

  人物特点:迎难而上

  山西省方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人口不到15万,2010年的财政收入只有五个亿。

  据说,在李晓锦到方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之前,该联社的存款余额仅为3亿元左右。那个时候,由于长年处于亏损状态,对于近似“困难户”的方山县农信社,很多员工已对其发展失去了信心。

  然而,任职一年多的时间里,李晓锦便让这个人人眼中的“困难户”摘掉了“落后的帽子”,摇身变为行业佼佼者:短期内,存款余额迅速增加5亿多元,同时,在吕梁市辖内农信系统13个县域考核中,李晓锦带领着年年压底的方山联社首次扬眉吐气,夺得“2010年度经营管理目标综合考核第一名”,并荣获全省“2010年度组织存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刷新了方山联社历史最好成绩;2010年5月,在吕梁调研第一站——方山联社,山西省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王亚高度肯定了李晓锦的成绩,并将方山联社作为优秀示范点,号召其他联社向其学习……

  李晓锦,山西省方山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初识这个七十年代出生的山西大汉时,他神情严肃,没有寒暄与客套话,说话直奔主题。

  “当时得知要来方山,说心里话,我并不愿意来。”说着,李晓锦皱了皱眉头,“来到这儿才发现,情况远比我想象中的复杂。”闭上眼睛,李晓锦吐了口烟圈,想起了他上任之初遇到的那道难题。

  以德服人

  2009年10月底,李晓锦正式到方山联社任职。

  “当时,这里人心涣散,风气恶劣。最棘手的问题是恰逢年关,员工大规模组织闹事,拒领工资。” 李晓锦抿了抿嘴角,提及过往,他的脸上露出了些许尴尬。

  那一年,曾有二三十名退休员工堵在李晓锦的办公室门口,有一部分人是想要求提高工资待遇,一部分人要求解决子女就业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是想借机起哄,躲过任务未达标的经济处罚。

  “来闹事的人说,理事长如果不给他们解决问题,就去省联社反映情况。有一次他们在理事长办公室门口一直堵到晚上11点,还不肯离开。理事长没有像之前的领导那样躲开闹事人群,反而与闹事员工逐一谈话,最大限度地解决了他们的困难。”该联社副主任李志锦激动地说,双手还不时在空中比划着。

  “我想通过谈话真正了解员工的想法,如果真的是有困难,联社可以给予帮助,但是无理要求,联社绝不能答应!”李晓锦一只手抱臂,另一只手指着天花板不断挥舞着,“做事应该有原则,我的原则是公正、公平,一切按规矩办事!” 

  说到原则,李晓锦显得异常严厉。但对于特困员工,李晓锦却显示出了其强硬之外的柔情一面。

  成连是那次闹事的员工之一。1995年,成连就已经内退,其丈夫早年因为癌症去世,一个女儿还在读大学,家庭重担全部落在她一人肩上,生活过得很是艰辛。了解到这一情况,李晓锦主动牵头,号召联社领导班子成员为其捐款,并亲自把钱送到了成连手中。

  “她生活确实困难,我只能以个人名义帮助她。一来是免得其他员工乘机都来向联社提要求;二来是想告诉大家,对于真正有困难的员工,联社会给予其一定的帮助。这样,才会让大家对联社重新充满信心和希望。”李晓锦说。

  努力终究没有白费。

  2011年年初,方山县农村信用联社人事调整工作结束的当天,领导班子大都下到网点去宣布任命了,作为理事长的李晓锦哪儿也没去。他在办公室里坐了整整一天,因为,按照往年的惯例,人事调整工作结束后,总会出现员工围堵领导或是集体闹事现象。那一天,他甚至做好了应对员工各种反应的心理准备。而事实是,没有任何人对那次认识调整产生质疑。

  “这是我没想到的!”说话间,李晓锦的笑容中,露出了少有的轻松。

  “现在的方山联社,再也不是以前那个人人只顾自己的涣散团队,我们对联社有信心,对理事长很尊敬。”一位员工笑着说。

  结缘农信

  李晓锦的父亲以及哥嫂、姐姐都在农行工作。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李晓锦愿意到农金系统工作。但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在服务“三农”这条道路上,自己一走便是23年。

  在多年的工作中,面对农行三次抛出的“橄榄枝”,李晓锦都显得有些“无动于衷”。

  1988年,李晓锦同时考取了农行中阳县支行和农信社入职指标,但当时农信社通知来得更早一些,“我不想在家呆着吃闲饭,想赶紧出去工作,也没想过农行还是农信社待遇好,就奔着农信社去了。”李晓锦腼腆地笑道。

  1990年,由于业务成绩出色,时任中阳农村信用联社信贷员的李晓锦再次受到当地农行青睐,有意招其入职。“当时没想太多就一口回绝农行的招聘了。”李晓锦搓了搓双手,低头笑着说,“农行一直都比咱农信社发展得好,这是公认的,但我觉得已经熟悉农信社的工作了,不想再调整。再说了,都是为农民服务,有啥区别?”

  时间转眼到了1996年,当时的李晓锦已经成为张子山信用社的主任,其顶头上司——时任中阳联社主任杨瑞宏已被调至当地农行,任行长一职。杨瑞宏看中了李晓锦的踏实、能干,想把这个得力助手也“挖”到农行。有了这一意向,杨瑞宏专门找李晓锦谈了三次话,希望李晓锦能“慎重考虑”,但没想到,他被李晓锦婉言谢绝了。此后,杨瑞宏又找过李晓锦几次,但李晓锦的决定依旧没有改变。

  “我这个人比较倔,呵呵,认准的事都会一条道走到底。还有就是对农信社的感情,这是我工作时的最大动力。”双手握在一起,置于胸前,这位山西大汉又一次露出了腼腆的笑。

  就这样,坚守在农村信用社队伍中,李晓锦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今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