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5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购物卡实名制是扬汤止沸

杨攀峰

一张购物卡的完整“旅程” 制图/张磊

  近日,为遏制领导干部收受各类商业预付卡、购物卡受贿行为,陕西省在省内金融部门开展了如何有效管理预付卡及购物卡调研。与此同时,国家预防腐败局负责人表示,7部委正在会商推行“购物卡实名制”,以实现精准打击“购物卡腐败”。

  根据相关部门的说法,随着购物卡消费的日益大众化,由于购物卡匿名办理使用、便于结算和携带等特点,购物卡已频繁出现于贿赂案件中,成为腐败现象的便捷通道,所以为加强反腐工作的制度化创新,“购物卡实名制”便应运而生。

  我们欢迎一切反腐败的制度性探索,但是实行“购物卡实名制”,能不能有效地遏制购物卡腐败?笔者以为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这里不仅有常识性的质疑,更有着先验的证明。

  首先,实名制能不能彻底执行的关键在于商家。众所周知,用于贿赂的购物卡用户一般都是商家的VIP用户,这是一个高端的、消费数额巨大的客户群体。商家迫于这些人的权势和利益的诱惑,为“购物卡实名制”大开绿灯是一种必然,就像“天价餐费”,这种现象可谓普遍有之,但有多少商家曝光过?

  其次,以“手机实名制”为例,其实行的初衷是为了规范管理用户信息,保护消费者利益,但是至今半年时间过去了,不仅有“匿名卡”大行其道,更有垃圾短信、手机诈骗等骚扰行为不断“来袭”,可以说“手机实名制”至今有名无实。而和手机卡只有几大运营商不同的是,购物卡涉及商家无数,管理规范程度不一,从管理上讲,“购物卡实名制”很难实现。

  当然,实名制作为一种规范管理的制度,因其属性,它更多的是讲求一种透明化需求,在很多领域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不可随意夸大其作用,更不能随意套用。

  时下“恋爱实名制”、“菜刀实名制”、“网络实名制”、“火车票实名制”等广为流行,虽说这些制度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是如果把实名制当做解决某些问题的一个法宝,将导致工作方式单一化,工作思维简单化,升级的结果就是实名制被滥用。从根本上讲,实名制是一种补丁型制度,是对已出现问题的解决。而要使其发挥作用,一要看应不应该透明,二是要看应不应该以实名制的方式透明化,三是对于应该采取实名制的事物,打补丁要有全面、有效的配套制度,否则形同虚设,事与愿违。

  而就“购物卡实名制”而言,能不能治理“购物卡腐败”是个大问题,即便实现了,对于腐败而言,其效用可能只是导致腐败手段的转换。而要让补丁既好看又实用,就要在更广的范围内实行透明化,切实地建立健全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完善监督机制,为“购物卡实名制”做好铺垫,使其真正得以执行、受到监督,才有可能杜绝“购物卡腐败”现象,否则,“购物卡实名制”只是中看不中用,扬汤止沸。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