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5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去桐木关喝红茶

李龙年

  去桐木关喝红茶,是记忆,是奢华,是文化,是历史,也是现实。

  第一次去桐木关,是多年前,为福建几个产茶地市合办的茶文化节写歌词。时我乃茶盲,主办方请了老茶农唱茶歌、茶叶专家说茶。当然,红茶等更是喝得海了去——愚钝如我者,几天下来,品了无数香茗,依然云里雾里。不过确实也懂得了茶香:口中整天茗芬脉脉,说话也几乎口吐兰香呢。还有,住处隔壁就是茶厂,夜夜枕着茶味,难怪睡得打雷也唤不醒。

  当然,茶歌更是难忘:老茶农颤巍巍的喉音唱出的,很是打动了我——

  哎,什么东西拦路香嘿?

  哎,桐木关红茶拦路香……     

  肯定是拜茶歌和茶香之福,我不仅完成了歌词创作任务,还获了奖。

  再次去桐木关喝红茶时,是一个与红茶有直接重大关系的活动:福建林业厅的一个科研项目完成的审评。项目考证出,武夷山的桐木关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报告也同时编著成茶学新著,且将正式出版,我应邀与会。

  几天中,我们的话题离不开红茶,从餐桌到会议、房间,莫不如此。

  一天夜里,我与室友夜谈,谈得兴奋,喝了红茶一泡又一泡,愈喝愈香,愈喝愈话趣愈浓,愈喝愈是怦然心动——从武夷山麓深处的桐木关,到英格兰皇家的下午茶,期间的历史跨度,何等丰富的传奇、喟叹、惋惜……朋友精心备好的几份茶,居然被我们喝光了!天渐明,当第一缕晨光轻轻敲击窗棂时,我们依然谈兴旺盛,精神勃勃,满口茶香……此事,乃成会议中的佳话。

  就是这回,我第一次惊喜地听到了“金骏眉”这个名字,以及她背后的神奇传说:高人的创意;茶妹精心的采摘;高手的非凡制作……不过最终必须抵达的,依然还是高山上的土壤、植被、岩石、地气……

  主人约我夏季再来,他陪我登高峰、识“金骏眉”、访高人。

  会议定下的事中还有一桩:在桐木关村口,立一“世界红茶发源地”石碑,没曾想到,一年后“金骏眉”声名鹊起。

  一次,我于居住的城市与一拨极善品茶的朋友们相聚,一壶茶汤鲜艳、香气馥郁、回味绵长的极品红茶,令大家赞不绝口,我举起茶罐端详:正山堂“金骏眉”,须7、8位女子采摘一周,采足7、8千枚高山嫩茶尖,方可制成一斤……哦,失之交臂!整整一年,我忙乎于俗事,竟未履约,何其叹息!

  此后几回回喝到“金骏眉”,众人的神往、沉醉、夸耀……每每令我暗自想起一句话:“有些事,一转身,就是一辈子”,不由为失约,为未睹奇茗之容颜而叹惋:桐木关虽不遥远,却秘藏于武夷深处,且山路弯弯,得专程前往才行。

  终于在近日的一个周末,经过数小时的奔波,几个人相约聚于山村。当满目的原生态茶山涌现在我的面前时,我依然激动了:巨石嶙峋、野草蔓延、青苔斑驳间,茶树呈现出暗绿的葱茏。茶树叶尖,在暗绿中隐耀,嫩色可人。主人派来的采茶小妹笑意盈盈,巧指翻飞,明眸闪亮。“诺,这个茶牙尖多漂亮啊!古诗说的‘幽丛半吐枪旗短’,就是她吧?”同行的年轻女记者小婉惊喜地问。采茶小妹微笑着认可时,腰间的茶篓里,已经浅浅地铺了层茶芽尖。小婉依然好奇:“这芽尖价格贵吗?”茶小妹轻轻一笑:“一斤近千元吧!”小婉吐了吐舌头。

  看茶尖萎凋、揉捻、烘焙……一道道复杂的工序间,茶芽尖的香气愈发鲜明芳馥,那是嫩茶芽尖特有的清淡而纯净的芬芳,清亮如露珠,晶莹赛玛瑙,其间融掺着岩石中矿物质的特殊气味。这种香味仿佛深藏于经过烘焙后红茶之中,经久弥香,香到你的魂魄里去,香到你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无法忘却!

  这种香就叫“拦路香”嘿!茶人们沏着茶,说。意味深长。一杯“金骏眉”,一泓久远的异香,昔日茶歌说的,就是她吧!我想,当年不曾感悟到的,今天彻底补了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