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一般讲究好茶、好水、好茶具以及好的冲泡技艺。然而要使饮茶提升到精神享受,那么饮茶的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与老同学相钓,去新繁东湖公园品茶。茶香,景美。一边品茶,一边赏景,人也融入其中,竟然引出了很多话题,“以茶会友”成了“以茶读景”、“茶景交融”,茶爽人口,景醉人心,神情怡然,不胜言语。
东湖,是坐落在四川省历史名城新繁镇中的唐代园林。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布局严谨,精巧玲珑的东湖景观,洋溢着古意昂然的胜迹气息和滤尽尘埃的归宁氛围,让人在不经意间经受一番古老文明的重温和新读。
东湖分主次两池,以溪流相通、楼亭相间。主池略大,盈盈似一古砚。身临东湖,“我生无田食破砚,尔来砚枯磨不出”的诗句跃然脑际。北面万花池,如一张巧嘴,在诉说一个久远的温柔长梦,将一代又一代国人的思绪,串成一串璀璨的项链,带着人们走向斑斓的时空。砚池南岸蝠岩,活脱脱一支蝙蝠,临水展翅,欲飞不飞。
静观茶碗,水中荡漾着婆娑树影。东湖,古木参天,名花满园。
国家一类保护植物苏铁,在这里已度过了1000多个春秋。五个枝丫,如龙爪伸入天际,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示出在飞奔中急欲腾空而去时孕育的爆发力。使人深深地感到龙的蓬勃的生命,磅礴的气势和雄浑的力量。似乎看到了整个龙体,搅动身躯,呼风唤雨,翻江倒海,凶猛刚健的气势,从而体味到古时皇权的威严和帝王的骄横。
明代紫荆牌坊,也是园中高寿树景。年过半千,枝条盘结如镂花雕刻。翠微飘香,古朴典雅。
几人合围的佛门圣树——菩提树。虽胸径处大片老皮已不复存在,然而千余年的时间延续,岁月风尘的积淀,那光鲜挺拔的主干,仍然肃穆遒劲,底气浩荡。
老同学轻呷一口茶,便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圣树未植佛门而植于无佛无神的园林之中,千岁而枝青叶茂,冬夏不凋,使人想到了一句佛家警世妙语“人生之大幸者乃能上能下也。”凡人一生处世之中,上能拿得起是一种勇气。下能不觉耻是一种度量。佛家以大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为乐。这便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上,能担重任实为可贵。下,能安贫乐道,是一种超越。这才是人之处世真谛。
这里楼楼有来历,堂堂有小史,是人们对古人的纪念、颂扬、高歌与呼唤。
“奇花各吐四时芳,万绿丛中次第香。莫道琼枝不解意,参差环向卫公堂”。这首借物起兴,以花拟人的小诗,抒发了后人对造园的唐朝宰相李德裕的深切怀念和无限钦佩之情。唐时的方池,清代的盆景,纷纷向人们诉说着宰相安民的历史。挖湖造山的号子声再也不闻,李公造园的草笺再也不见。只有猎猎春风伴花笑,荡心涟漪说古今。
茶愈香,兴愈浓,天南海北,信马由缰,话题不觉集中到怒斥腐败方面,正好园中有碑文,引起大家兴趣。梅挚的《五瘴说》碑文,使东湖的文化内涵,着上了政治色彩。梅氏才思敏捷,博学多闻,为官清廉,敢于直言上疏,憎恨贪赃枉法,横征暴敛,腐化堕落,奋笔疾书了《五瘴说》。寥寥120字,将官场的腐败现象,解剖得淋漓尽致。使一切昏庸腐朽为之无地自容。
当茶叶一片片沉于杯底,茉莉花一朵朵浮于水面,这时茶香把人导入了园中花木的欣赏。
妖妍透逸的四时繁花也与名人密不可分。翠柏贞楠为李德裕亲手种植,而今成了一代名相造福人民的历史见证。王益任新繁知县游东湖时,曾写下脍炙人口的《东湖瑞莲歌》,荷花成了东湖名花,世代种植不绝。“火云烁尽天幕平,水光弄碧流无声。荷花千柄拂烟际,杰然秀干骈双英”,成了东湖特景。“独立回廊见月娥,天风飒飒动微波,待逢月桂飘香夜,更觉清辉入院多。”东湖桂树是为了纪念清代新繁知县高上桂,一个“桂”字,清官名花交相辉映,意趣无穷。
东湖赏花,花为名人栽,花为名人花,人在花木中,花木人品两相映,东湖花香茶醉人。
东湖品茶,茶香在杯中,花香在园中,茶香花香两相融,饮茶东湖不言旧。